李卿宇:說到人口問題一直是台灣現在最嚴重的問題之ㄧ 例如像出生率大大的下降 導致以後的扶養率會變的很沉重 還有外籍新娘大大的增加 將來小孩不再只會說一種語言 這是好現象 但是也有可能產生許多種族歧視的問題 這些問題都是有待改善的!
2007.0202的電子報
正視台灣人口與社會結構的改變問題
永續發展組 副研究員 胡思聰
2004.01.09
台灣的社會結構正在產生轉變,這項轉變起源於十年前而急遽凸顯於近三年。這項轉變就是台灣人口組成的結構性變化。根據內政部最新的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度台灣地區的新生兒只有廿一萬名,創下了歷史新低紀錄。相較於過去,六年前的卅一萬名已然偏低,但六年來還大幅減少了十萬名,劇烈的下降趨勢,比起絕對數值的變化更令人不安,因為這個趨勢會加速台灣社會的高齡化,十年後就有可能每四名年輕工作者需要扶養一名老年人口(廿年後為每二點七名扶養一名);這麼高的老年人口依賴比,對於下一世代而言,誠是沈重的負擔。
此外,新生兒的親代結構也已大幅改變,去年每八名嬰兒中就有一名的雙親之一不是本國籍;其中占最多數的是大陸各省籍與越南籍,當然也有其他國籍的,如巴西籍、烏克蘭籍、俄羅斯籍等。廿年後,這些兒童及其親代的總人數將會占到台灣人口相當的比例,對我國的社會、經濟與政治取向產生影響。這麼重大而根本的改變,目前幾乎沒有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遑論未來對策的規劃研究;近乎無知而被動的面對變化,是一種不負責任而危險的態度。
所有各種改變中,改觀最多也是最根本的,將是種族與語言的多元化,斯時所謂的「母語」就不再侷限於現有的國語、閩語、客語與原住民語而已。從正面的觀點看,對於台灣的全球化會有加速效益;從負面觀點檢討,則至少可能有產生族群歧視的問題,進而衍生社會問題,如在其他國家曾發生的弱勢族群幫派與黑社會組織問題;除非我們能防杜於未然,否則無從倖免。所以教育與平正相待(affirmative and fair attitude)觀念的強化就變得非常重要。
其實眼前的教育資源分配、教育體系架構就必須要有效因應。不但學校的教育方式要能顧及學童的身心發展與調適,對於親代缺乏語文溝通與課業指導能力的,也要有積極的課業輔導,不能讓這些學童因為出生「類文盲」家庭而輸在起跑點、失去競爭力,甚至沒有公平的發展機會。政治人物在描繪台灣的遠景時,常預估說台灣將會如何如何,可是如果其中沒有顧及這項人口結構變化的事實,那麼那些如何如何也就不夠說服力了。
未來的世界,國界將愈來愈不明顯,國籍可能只是護照上不得不註記的一筆資料,沒有任何實質意義。台灣在邁向未來的路程上,應該要正視這項會真正改變台灣,而且會徹底解構並改造台灣的根本力量。政治人物不應該再操弄族群情緒、再憑藉族群分裂以賺取政治私益;而是應該思考如何在國家的永續發展進程中,成為一位有利於增進台灣社會族群和諧,並能創造共榮發展契機的卓越導航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