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5日 星期日

嘉義縣政府推動保育計畫 保護野生動物

賴映廷:受到很多人類的破壞,世界上的生物種越來越少,已經造成了現在的問題,我們就要付出更多心力在維護或者重建生態環境上,但是我們還是要努力,從自家做起,推廣,不只是只有嘉義縣而已,這是世界共同的問題,必須大家一起關切實行的計畫。

2007/01/19 16:12 (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十九日電)

嘉義縣政府為了推展自然生態保育觀念,繼投入嘉義縣珍稀野生動植物及重要棲息環境維護工作之後,目前正強力推動「旗鑑物種」保育計畫,籲請民眾共同維護珍貴的自然資源,切勿觸法受罰。
嘉義縣政府農業局長徐菱松指出,所謂「旗鑑物種」保育計畫,主要是針對嘉義縣稀有珍貴野生動植物及棲息環境進行保護及復育工作,推動全民自然生態保育觀念,避免不當破壞行為發生,以利嘉縣整體觀光產業的永續發展。
徐菱松指出,在各界的努力下,嘉義縣目前已完成「諸羅樹蛙」、「水雉」、「三棘鱟」及沿海棲地監護工作,並執行鳳頭蒼鷹、大冠鷲、領角鴞等超過四十件保育類野生動物緊急醫療救護工作,將受傷野生動物辦理收容或野放,縣府將再接再厲,讓更多珍貴保育類動植物有一個安全的家園。
由於嘉義縣最近常發生民眾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而遭移送法辦及罰金的案例,尤其是東石、布袋沿海地區常有民眾販賣、持有保育類海豚肉,因此農業局特別籲請民眾千萬不要隨意獵捕、飼養、買賣保育類野生動物,以免誤觸法網或受罰。

油價持續飆高 生物柴油汽車在美日益普遍

吳家慧:心得:我可是第一次聽到『生物柴油』,不過,生物柴油還真是環保又方便呢!連廚房用剩的廢棄食用油都可以製成柴油,真是太令人意想不到了!!! 20060722

法新社 記者:彭木芳

愈來愈多的美國人在自己家裡安裝小型的煉油設備,生產生物柴油。這種生物柴油是由廚房廢棄的食用油所提煉,比加油站販售的汽油更加清潔和便宜。
最近的原油價格飆高,讓消費者咋舌。
好萊塢的電影明星,例如茱莉亞羅勃茲和摩根佛里曼都支持生物柴油,鄉村歌手威利尼爾森也歌頌贊揚生物柴油。此外,生物柴油也投合美國右翼團體的政策,原因是他們極力反對自國外進口石油。
在馬里蘭商業大學就讀的企業家古德曼說:「生物柴油對引擎更好,它可以改善環境,價格也比較低,但便不便宜得視你如何看待製造這種油所花費的勞力。」古德曼駕駛的賓士車就是使用生物柴油。
古德曼說,要讓座車使用生物柴油有兩種方法。
一種是改裝汽車的引擎,使其可以使用廢油,這種做法在美國並不完全符合法律規範;另外一種是讓你的燃油變成生物柴油,這是合法的,且可以使用在任何柴油引擎的汽車。
生物柴油工廠目前在美國屬於新興行業,成千上萬民眾利用炸過薯條的廢油,和從餐廳及食品工廠四處蒐集的廢油,在自家車庫製造生物柴油。
古德曼說:「知道方法後,生物柴油就很容易製造。」然而,古德曼警告,製造生物柴油的過程「可能有些危險」,因為它是易燃品,且會產生腐蝕性的氣體,必須在通風良好的地點才能夠生產製造。

2007年3月23日 星期五

科學家:成立全球小組處理生物多樣性危機

廖育賦:目前全球的生物多樣性有滅絕的危機,科學家建議成立委員會讓生物多樣性獲得重視!!

廖尉廷:我們應該不要亂破壞環境 讓生物有個好空間 才不會絕種

梁成碩:生物多樣性確實要受到重視,否則將衍生出許許多多的問題

簡翰君:我的看法,我們因該好好保護那些快絕種的動物

邱維安:希望地球上的人類,可以共同維護地球上的環境以及每一樣的生物,維持大自然的環境

陳詠意:生物學家成立一個生物多樣性的全球專家特別委員會,目前地球正面臨人類前所未有的危機。

許致偉:希望地球上的人類,可以共同維護地球上的環境以及每一樣的生物,維持大自然的環境

吳姵儀:許多生物多樣性的物種都在減少,有可能會在這個世紀面臨滅絕的危機。

黃俊溢:生活環境已經面臨生物多樣性危機,我們應該重視這類的環境問題,以免更加嚴重

戴靜慈:人物學家們提出了警告:地球正面臨人類前所未有的滅絕危機! 但是這個問題卻還是經常被人們忽略,所以應該成立機構,讓生物多樣性的問題受到重視!!

蔡富程:這篇文章是有關於世界生物多樣性下降的一篇報導.現在的生物面臨許多危機.因此我們人類得更加警惕.不要在破壞整個生物們的生態系了.要好好維護才行

陳心湄:我覺得對於生物資源我們應該更加重視,且更積極處理,若是放著不管,最後受害的終將是我們人類,對於目前問題,許多國家已經採取因應政策。

曾騰輝:近年來,地球生態環境逐漸的消失,由於氣候變遷或者是等等因素,使地球生物的多樣性面臨一個非常嚴重的大問題,就是逐漸的減少,這將是人類面臨的一個極大問題,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就是只是順手撿起垃圾,也能為生態環境盡到一份心力,大家一起保護及愛護地球吧! 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蔡坤霖:這篇報導主要是說明世界上有很多生物面臨絕種的危機,希望每個人或是國家政策可以保護面臨絕種的生物。心得: 希望每個人不要一直破壞大自然以及污染空氣,導致生物生存範圍變小或絕種

盧暐竣:生物多樣性急劇下降這個議題,一直無法獲得政治上的地位,科學家將成立全球性的小組解決問題。

李庭羭:來自各國生物專家們表示,幾乎所有的生物都面臨了急劇減少與滅絕的危機!

游佳樺:現在的生物越來越少了!有些將面臨絕種的危機,這樣子我們的下一代可能就看不到這多奇奇怪怪的生物了!所以我們應該要重視這個問題,好好的保護他們。

李宛蓉:根據英國「自然」科學雜誌,生物專家提供他們的建言指出,應該成立類似聯合國全球氣候變遷委員會的模式,評估最新的相關研究報告,給政策決策者明確的建議。現在有許多人都不太會去注意全球的環境問題,儘管他已經很嚴重了,所以科學家和政策決策者,應該儘速建立一個溝通的橋樑,讓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獲得重視。

楊孟儒:人為的開發造成物種的多樣性下降,人們應該成立類似聯合國全球氣候變遷委員會的模式,生物多樣性的團體可以評估最新的相關研究報告,對政策決策者給予明確的建議。

陳宛綾:根據此篇新聞所述,我們再也不能繼續對生物的多樣性危機坐視不管,應儘快採取保護行動,以避免愈來愈多的物種瀕臨滅絕!

張雅絜:世界各地的生物總類漸漸減少,各學家呼籲成立生物多樣性的全球專家特別委員會。

周于婷:呼籲大家要好好的愛護我們地球上的生物,因為所剩的動植物真的不多了希望大家可以好好的愛護這些地球上的寶貝

2006/07/20 奇摩電子報(法新社)(記者:彭木芳 )

多位傑出的生物學家呼籲成立一個生物多樣性的全球專家特別委員會。生物學家們警告,目前地球正面臨人類前所未有的滅絕危機。
根據今天發行的英國「自然」科學雜誌,這些生物專家提供他們的建言指出,應該成立類似聯合國全球氣候變遷委員會的模式,生物多樣性的團體可以評估最新的相關研究報告,對政策決策者給予明確的建議。
來自十三個國家的生物專家們在文章中表示:「幾乎所有生物多樣性的物種都面臨急劇減少,及其族群數目可能在這個世紀滅絕的危機。」
「儘管許多證據已經明明顯示,生物多樣性已經面臨危機。有關生物的多樣性,不管於公於私的政策決定,經常受到低估和無法獲得重視。」專家們表示,科學家和政策決策者,應該儘速建立一個溝通的橋樑,讓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獲得重視。
生物學家建議多樣性全球專家特別委員會應該類似聯合國的氣候變遷委員會,它們聚集全球頂尖的專家,研究處理地球暖化的問題。多樣性全球專家委員會預定在二00七年年初,公布他們的評估報告。
根據二00四年世界保護聯盟的研究報告,大約有百分之十二的所有鳥類、百分之二十三的哺乳類、百分之二十五的針葉植物、百分之三十二的兩棲動物以及百分之五十二的鐵樹目裸子植物,這種稱為「活化石」的古代樹種,都正面臨滅絕的危機。

全球生物技術作物種植面積猛增13%,突破1億公頃

蔡逸涵:近年來生物科技的發展情形和已達到的目標

林祥豪:生物技術帶動產量面積增加可以促進繁榮固然很好,但是也要注意土地資源的利用!!         

2007/01/19 09:20 奇摩電子報 美通社-印度德裡電

International Service for the Acquisition of Agri-Biotech Applications(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局,簡稱 ISAAA)今天發布的年度報告顯示,生物技術作物2006年繼續在全球農民中迅速推廣,從而推動在推廣這些能夠實現糧食、飼料、纖維和燃料增產的技術增強型作物的過程中取得多個裡程碑式的成就。
在生物技術作物被推廣的第二個10年初,生物技術作物種植面積猛增了1200萬公頃(合13%),增至1.02億公頃,首次突破1.00億公頃大關,實現了過去5年裡的第二高。1996年至2006年間的增長幅度達到了空前的60倍,居所有作物技術推廣速度之首。此外,種植生物技術作物的農民的數量也首次突破了1000萬,從2005年的850萬猛增至1030萬。
ISAAA 董事長兼創始人、該報告作者 Clive James 預計這一推廣速度在商業化的第二個10年中還將繼續加快。ISAAA 預測,到2015年,大約40個國家的2000萬以上的農民將種植2.00億公頃生物技術作物。
James 說:“去年種植生物技術作物的農民中有90%(930萬)以上是發展中國家的資源短缺的小農場主,這使得生物技術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他們的貧困狀況。數百萬資源短缺的小農場主在未來10年裡將求助於具有潛力的生物技術作物的貢獻。”
事實上,這份報告顯示,發展中國家對生物技術的推廣速度(21%)明顯高於工業國家(9%)。發展中國家目前的種植面積在全球種植面積中占40%。
美洲:美國繼續推動北美和全球的增長,憑借又增加的48萬公頃而成為2006年絕對種植面積增長最大的國家。巴西帶動了南美的增長,大豆和生物技術棉花種植面積增長了22%,增至1150萬公頃。生物技術棉花是2006年首次大規模推廣的。
亞洲:印度作為亞洲的主要領先者而逐漸顯現出來。其最大增長幅度達到了192%(合250萬公頃),增至380萬公頃,在全球排名中上升了2位,首次超過中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生物技術作物生產國。
消息來源 International Service for the Acquisition of Agri-Biotech Applications

30隻海豚、海獅偵測水雷 保衛美國海軍潛艦基地


阮韶于:其實美國海軍從1960年代起,就有在訓練海豚偵測來犯攻擊物。保育人士認為海洋哺乳動物無法提供最可靠的防禦系統,且牠們也不應該被關在小池子裡。現在仍有約100隻海豚和海獅,在加州聖地牙哥受訓。

2007/02/13 12:15 記者管淑平/編譯
美國潛艦基地部署海豚大隊,防範恐怖份子從海中攻擊基地。(圖/美聯社)


美國軍方為了防範恐怖份子攻擊,將在華盛頓州的潛艦基地海域部署數十隻海豚和海獅,牠們都受過專業訓練,能偵測來自海中的攻擊物。
美國海軍在本周的聯邦政府公報中公佈這項部署計劃,將有30隻海豚和海獅將肩負起保衛華盛頓州奇塞浦班戈潛艦基地的重責大任,防範恐怖份子利用潛水、水中炸彈等方式攻擊這處重要基地。負責訓練海豚海獅等偵測炸彈的海軍海洋哺乳動物訓練計劃發言人拉普薩說,「這些動物具備完成這項獨特任務的能力。」 由於海豚,海獅等動物敏銳的聽覺,當牠偵測到基地海域有人接近,會放出警示燈,讓監測人員得知可疑人士的位置,海獅甚至能在嘴裡含著特製的銬環,銬環上有一條長繩索與岸上聯繫,海獅會把銬環銬在入侵者腳上,讓他無法脫逃﹔此外,軍方也訓練海豚搜尋水雷,並曾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在伊拉克重要進出港烏姆奎薩港執行過這個任務。 海軍在1989年就想在西北部基地所在地的海域部署海豚偵測可能的攻擊,但是遭到動物保育人士批評,認為當地海域水溫較低,海豚恐怕無法適應,此外,也衝擊當地原有海洋生態,保育人士告上法院並獲得法院支持。這次海軍表示,他們已經在阿拉斯加和北歐等地訓練過這些海豚,「他們適應得非常好」,而且,一旦部署到華盛頓州,他們會住在經過加溫的池子裡,每次出任務不會超過兩小時。 班戈基地是美軍太平洋艦隊的四大潛艦基地之一,駐紮9艘潛艦。美國海軍從1960年代起訓練海豚偵測來犯攻擊物,目前約有100隻海豚和海獅,多半在加州聖地牙哥受訓,而華盛頓州潛艦基地的海域水溫比加州低約華氏10度。喬治亞州的金斯灣潛艦基地也部署了一批海豚。 「人道對待動物協會」海洋生物學家波列斯說,海洋哺乳動物並無法提供最可靠的防禦系統,牠們也不應該被關在小池子裡,「美國公民應該得到最佳保護,這種方式並非其中一種。」海軍表示,海豚可活長達30年,從軍方退役的海豚有的會送到海洋公園,但是多半都是留在海軍頤養天年。

澎湖鱷化石 肚裡有個鹿頭

李慈穎:在澎湖海邊發現一鱷魚化石,可能是新品種,其口中有一鹿的頭骨

20070119聯合報 【2007-01-19/聯合報/C3版/文化】

距今1400萬年 可能是全新物種 填補台灣「中新世」時期空白 極具學術價值 記者肇瑩如╱澎湖報導 澎湖民眾潘明國去年在西嶼鄉赤馬村海邊挖出一具估計距今約1400萬年前的馬來鱷化石,經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初步研究發現,這頭馬來鱷的內鼻孔呈大三角形,與一般鱷魚內鼻孔迥異,極可能是全新物種,研究人員同時在馬來鱷的腹腔發現一個完整的鹿頭骨,究竟是被鱷吞食,或是動物塚擠壓造成,仍待釐清。 科博館地質研究員程延年指出,這具化石應是1400萬到1000萬年前「中新世」時期的馬來鱷,這不僅是澎湖發現年代最早的鱷魚化石,也是台灣地區首度在地層中發現脊椎動物化石,顯示台灣與西太平洋化石生物群有關連,台灣在中新世時期空白的「失落環節」也能因此填補起來,學術價值非凡。 程延年說,科博館研究人員在修復及重組化石的過程中,還發現這具馬來鱷化石有部分很奇怪的特徵,例如一般馬來鱷的內鼻孔呈剖開梨形狀,但這頭馬來鱷的內鼻孔卻是大三角形狀,連加拿大研究人員也說:「這太奇怪了,無法解釋...。」

2007年3月19日 星期一

搶救台灣原生物種大作戰—外來種沙氏變色蜥 留或不留

莊晏程:由於外來種沙氏變色蜥在台(嘉義水上鄉)的大量繁殖.造成專家的恐慌.原因便是擔心是否會侵襲台灣原生種生物的新聞:也可藉此得知不應將外來種生物因棄養等原因隨意放生.其造成的後果將因小小之舉而不堪設想.

2007/2/16 記者:陳林幸虹

沙氏變色蜥這個原產於古巴、牙買加、巴哈馬等加勒比海熱帶島嶼的動物,這些年竟在台灣嘉義縣的水上鄉大量繁殖,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擔憂危害當地原生生態,已經委請相關專家學者著手調查,但研究小組目前卻陷於「移除」或是「留下」這外來種生物的兩難。 ◎外來種沙氏變色蜥 被首次發現於嘉義水上鄉
陰冷下雨的午後,喜歡在大熱天才會出現的沙氏變色蜥全躲了起來,研究沙氏變色蜥已經6年的南非研究生海瑞,翻起橫倒的枯樹幹、剝開樹皮,雙手沾滿泥巴和枯草,但沒多久就順利抓到一隻沙氏變色蜥。海瑞說,沙氏變色蜥雖然移動速度快,但夜晚比白天時還要好抓捕。他說:『During the day, I cath them with the net, at night, it’s easy to catch them, they sleep on top of the leaves, with the flash light, I just grab them with the hands。白天時要抓他們得用網子,但到了夜晚要抓他們很容易,因為他們就睡在葉子的頂端,藉由手電筒的燈光,我用手就可以輕易抓取得到。』
海瑞是第一位在台灣發現沙氏變色蜥的人,他的研究報告在中央研究院的期刊Zoological Studies發表,開啟學界對沙氏變色蜥的觀察和研究。沙氏變色蜥原產於中南美洲國家,幾年前,嘉義縣水上鄉的民眾在村裏發現大量沙氏變色蜥群體活動,當時還一度被誤以為只是在家中常見的壁虎,但沙氏變色蜥生氣或求偶時,突起的橘紅色喉囊,才讓村民警覺,這種動物可是外來客。國姓村村長劉志成說:『一開始看到是以為小隻的壁虎,因為他最小隻的時候,和壁虎的大小差不多,可是他大隻的又和一般蜥蜴差不多,現在看到的品種,要看到大隻的很困難,都躲起來,上次看到一隻大隻的會變色,一下子變咖啡色,一下子變很淺的楬色,緊張時才會鼓出東西,他下巴會一直點頭一直點頭,就是它開始緊張,就開始鼓出來。』
◎沙氏生命力強 沒食物時連脫下的皮都吃
沙氏變色蜥一般身長約5到7公分,初步研究,並沒有有毒的腺體,有可能是苗圃業者進口原木時,跟著搭船進入台灣。農委會委請的專家學者發現,沙氏變色蜥的適應力非常強,而且會有同種相斥的情況,也就是在食物缺乏時,會取食和自己同種的較小個體,甚至有「不擇手段」也要活下去的生命力,台灣原生蜥的生存可能會因此受威脅。宜蘭大學生態系教授毛俊傑說:『在實驗室裏也曾經試它可養多久,就是在一直給它水的狀況下,這個東西很國外發現蠻相似的,就是它可以吃自己脫下來皮,這是我們要做移除時,比較傷腦筋的一部分,因為斷絕它的食物來源,也不是比較好的方式。』
◎如何處理沙氏 研究小組陷兩難
沙氏變色蜥除了環境適應力超強,很容易擴散入侵各地,研究人員也發現,它的胃內含物有十分之九是螞蟻,由於螞蟻有分解落葉的能力,因此如果樹林裏螞蟻減少,當地生態也會因此改變,不過,目前最棘手的還是如何處理這外來種沙氏變色蜥,研究小組已陷入兩難。一派認為,美國、夏威夷、以及宏都拉斯,過去多年花相當多的經費和時間對抗,最後都失敗,因此倒不如將精力轉而保護台灣當地原生蜥以及它們的生存環境。海瑞說:『For example, we found in the secondary forests, the local lizards will survive, and the Brown Anole will not move into secondary forests, there’s too much shades, if we create more habitants like that, the local lizards will survive, the Brown Anole will not spread(例如,我們可以製造多一點的次森林,當作原生蜥的居住地,因為次森林有太多的樹蔭,環境複雜,沙氏變色蜥並不喜歡,因此並不會靠近,所以如果我們能夠製造多一點這樣的環境,台灣原生蜥不會被侵略,也會活下來,沙氏變色蜥也不會再擴大)。』
但另一派卻擔憂,由於民眾的好奇心,可能讓沙氏變色蜥在全台蔓延,因為現在已經有水族業者將這些變色蜥在市面販售,而且也常有各地民眾「慕名而來」,將這些外來變色蜥抓回家把玩,如果持續下去,未來這種變色蜥的活動範圍可能就不只侷限於嘉義這塊土地,防治將更加困難,因此應該立刻將沙氏變色蜥一網打盡,以除後患。毛俊傑說:『基本上我傾向的方式是不留,可是我們不得不接受現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目前還沒有找到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可以把它們清得很乾淨,那所以在這各狀況之下,只能想辦法評估,它對台灣原生種的影響有多大,把評估的結果得到後,再去看如果要去做保育的話,要幫忙台灣的原生物的話,那些東西的優先順序是最重要的。』
研究小組的兩派論述,更加證明處理外來種生物的困難,不管如何,沙氏變色蜥已經被農委會「通緝」,民眾如果發現它的蹤跡,千萬別忽視,一通電話向農政單位通報,將可以防止全台灣成為這小生物蔓延的溫床。

全球生物技術作物種植面積猛增13%,突破1億公頃

蔣青樺:這篇報導在敘述生物技術作物種植面積的突破,而發展中的國家推廣速度高於工業國家,印度也首次超過中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生物技術作物生產國人類的進步。人類的進步真的是超乎我們的想像。

美通社 印度德裡電記者

International Service for the Acquisition of Agri-Biotech Applications(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局,簡稱 ISAAA)今天發布的年度報告顯示,生物技術作物2006年繼續在全球農民中迅速推廣,從而推動在推廣這些能夠實現糧食、飼料、纖維和燃料增產的技術增強型作物的過程中取得多個裡程碑式的成就。
在生物技術作物被推廣的第二個10年初,生物技術作物種植面積猛增了1200萬公頃(合13%),增至1.02億公頃,首次突破1.00億公頃大關,實現了過去5年裡的第二高。1996年至2006年間的增長幅度達到了空前的60倍,居所有作物技術推廣速度之首。此外,種植生物技術作物的農民的數量也首次突破了1000萬,從2005年的850萬猛增至1030萬。
ISAAA 董事長兼創始人、該報告作者 Clive James 預計這一推廣速度在商業化的第二個10年中還將繼續加快。ISAAA 預測,到2015年,大約40個國家的2000萬以上的農民將種植2.00億公頃生物技術作物。
James 說:“去年種植生物技術作物的農民中有90%(930萬)以上是發展中國家的資源短缺的小農場主,這使得生物技術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他們的貧困狀況。數百萬資源短缺的小農場主在未來10年裡將求助於具有潛力的生物技術作物的貢獻。”
事實上,這份報告顯示,發展中國家對生物技術的推廣速度(21%)明顯高於工業國家(9%)。發展中國家目前的種植面積在全球種植面積中占40%。
美洲:美國繼續推動北美和全球的增長,憑借又增加的48萬公頃而成為2006年絕對種植面積增長最大的國家。巴西帶動了南美的增長,大豆和生物技術棉花種植面積增長了22%,增至1150萬公頃。生物技術棉花是2006年首次大規模推廣的。
亞洲:印度作為亞洲的主要領先者而逐漸顯現出來。其最大增長幅度達到了192%(合250萬公頃),增至380萬公頃,在全球排名中上升了2位,首次超過中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生物技術作物生產國。

消息來源 International Service for the Acquisition of Agri-Biotech Applications

又有黑面琵鷺中毒了

藍翰辰:請大家要保護環境讓這些瀕臨絕種ㄉ動物繁衍生存

2007/02/01 15:30 記者 :顧守昌

又有黑面琵鷺中毒了!台南野鳥協會2天前在七股魚塭,發現一隻病懨懨的黑面琵鷺,緊急搶救,確定是肉毒桿菌中毒。
彷彿知道要打針似的,黑面琵鷺顯得有點驚慌失措。工作人員:「今天活動力非常好。」
牠不停地動來動去,跟昨天病懨懨的模樣,有著天壤之別,原來,2天前,野鳥協會夜間調查時,發現牠雙腳發軟,翅膀下垂,癱在棲息地。南縣動物疾病防治所長謝耀清:「肉毒桿菌中毒,所以我們緊急給2劑抗毒素血清。」
6歲的牠,復原情形還不錯,再觀察一段時間,應該就可以野放了,官方還打算請民幫牠命名呢。謝耀清:「寒流來了,造成沿海地區魚苗或魚類死亡,經過太陽的曝曬,就容易產生肉毒桿菌的毒素。」
由於今年來台過冬的黑面琵鷺,已經突破上千隻,就怕再有「嬌客」受害,相關單位也緊急組成應變小組,加強巡邏。

地球之肺,亞馬遜雨林逐漸消失

李世民 :地球上不只熱帶雨林正在減少,許多山地也在崩落,人類由於過度開發與濫伐,使得這些原本捍衛土地的植物快速消失,然而不僅造成全球暖化逐日嚴重,也造成許多生物瀕臨絕種的危機。
現在人類不僅得挽救熱帶雨林,也要搶救週遭的山林,絕對不能存著:「知道事情的嚴重,才開始補救的心態!」況且「預防重於治療。」


東森新聞報-更新日期:2007/02/15 00:09 記者:記者謝家璇/編譯

位處於南美洲的亞馬遜雨林,是全世界面積最大的雨林,提供了全球將近20%的氧氣,是調節氣候的大功臣。不過研究報告指出,亞馬遜雨林正以每年7700平方英里的面積消失,相當於一個紐澤西州的大小,讓全球暖化危機雪上加霜。
位處於南美洲的亞馬遜雨林,是全世界面積最大的林地,涵蓋了地球表面5%的面積,更製造了全世界20%的氧氣及30%的生物物種,亞馬遜雨林一向被稱為地球之肺,不只提供充足的氧氣,更孕育了無窮的生機,有超過上萬種生物居住在雨林內,其中包括了200萬隻以上的昆蟲、1500種鳥類、3000種魚類、1000種青蛙及300種哺乳動物。

不過這個地球之肺,目前正面臨了嚴重的危機,由於林地遭到盜伐和濫墾,亞馬遜雨林正以每年7700平方英里的面積消退,相當於一個紐澤西州的大小,雨林的消退除了會讓全球暖化加劇之外,更讓許多只能夠生存在雨林內的生物,面臨滅種的危機,在過去的40年,雨林已經消失了5分之1,如何在未來的日子中,小心呵護這塊珍貴的林地,將是重要議題。

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214/17/akdn.html

科學家:成立全球小組處理生物多樣性危機

陳偉倫:因全球生物多樣性的減少 生物學家們決定成立類似管理溫室效應之類的機構

2006/07/20 (法新社)

多位傑出的生物學家呼籲成立一個生物多樣性的全球專家特別委員會。生物學家們警告,目前地球正面臨人類前所未有的滅絕危機。
根據今天發行的英國「自然」科學雜誌,這些生物專家提供他們的建言指出,應該成立類似聯合國全球氣候變遷委員會的模式,生物多樣性的團體可以評估最新的相關研究報告,對政策決策者給予明確的建議。
來自十三個國家的生物專家們在文章中表示:「幾乎所有生物多樣性的物種都面臨急劇減少,及其族群數目可能在這個世紀滅絕的危機。」
「儘管許多證據已經明明顯示,生物多樣性已經面臨危機。有關生物的多樣性,不管於公於私的政策決定,經常受到低估和無法獲得重視。」專家們表示,科學家和政策決策者,應該儘速建立一個溝通的橋樑,讓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獲得重視。
生物學家建議多樣性全球專家特別委員會應該類似聯合國的氣候變遷委員會,它們聚集全球頂尖的專家,研究處理地球暖化的問題。多樣性全球專家委員會預定在二00七年年初,公布他們的評估報告。
根據二00四年世界保護聯盟的研究報告,大約有百分之十二的所有鳥類、百分之二十三的哺乳類、百分之二十五的針葉植物、百分之三十二的兩棲動物以及百分之五十二的鐵樹目裸子植物,這種稱為「活化石」的古代樹種,都正面臨滅絕的危機。

鯨魚海豚生子 直擊自然界奇觀

郭彥湘:在夏威夷海洋公園中,一隻偽虎鯨與一隻瓶鼻海豚生下了一隻「鯨豚」這是前所未見的現象。而這隻名為「寧靜海」的鯨豚不但健健康康的成長,並且也具有繁殖下一代的能力,這足以稱之為自然界奇觀!

TVBS2007/02/12 22:42

您相信鯨魚跟海豚可以一起生小孩嗎?夏威夷海洋公園就在1985年發現,一隻14英呎,2000磅重的偽虎鯨與一隻6呎長,400磅重的海豚,兩隻哺乳類動物似乎是看對眼,生下了一隻前所未有的「鯨豚」。
  在夏威夷的海洋公園,蘊藏了一個海洋奇蹟。TVBS記者孫明愷:「在夏威夷的海洋公園,有一種非常特殊的動物,牠是海豚跟鯨魚交配而成,叫做鯨豚。」
  鯨豚訓練師譚蜜:「我們並不知道鯨魚跟海豚可以交配,牠們住在同一個水池,牠們真的交配了,我們有查過牠們的DNA,光是牠的外觀,你可以看的出來,從外觀來說,根本不一樣。」
  根據史料記載,海豚和鯨魚在一起無法孕育出下一代,但在1985年,一隻母的瓶鼻海豚和一隻公的鯨魚,同處一個大水池,似乎是看對眼,結果竟然生下一隻鯨豚,園方將牠命名為「寧靜海」。
  仔細將鯨豚與一般的瓶鼻海豚比一比,鯨豚顏色較深,體型較大,不像是鯨魚,也不像是海豚,而且牙齒跟好是海豚和鯨魚的平均數值。譚蜜:「你是不是大明星?(鯨豚點頭),對對對,這個很好玩。」
  這隻名為「寧靜海」的鯨豚,2年還與瓶鼻海豚生下了一隻小寶寶,叫「海之精華」,也就是說這隻小寶寶擁有1/4的鯨豚血統,不過小寶寶很害羞,躲在水池裡不肯出來,海洋公園目前將母親與小寶寶隔離開來,訓練寶寶獨立,希望牠能跟媽媽一樣,健康的長大。

麻雀正逐漸減少中

兆梅:山麻雀因為搶不過繁殖力強、會佔有利地點築巢的麻雀所以正逐漸減少中,而政府單位正在加強保育,以免牠們在台灣消失。

記者:記者許麗珍、張弘昌/連線報導

民間保育團體研究發現,台灣本島稀有留鳥「山麻雀」,由於數量大的麻雀搶地盤,導致數量快速減少,目前全台剩不到八百隻,建議農委會應盡速將山麻雀列入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
台灣省野鳥協會總幹事盧冠安表示,一般的麻雀臉頰有黑斑,腹部較灰白;山麻雀的臉頰沒有黑斑,腹部也較白淨,近年來山麻雀數量越來越少,他推斷是因為數量龐大的麻雀,入侵山區山麻雀的棲地,導致牠們族群銳減。
他指出,山麻雀主要棲息在海拔兩百至兩千公尺的山區開墾地,以前多出現在茶園、果園、小米田,早年台中縣谷關是賞鳥者觀察山麻雀的熱點之一,最近幾年卻再也未發現,判斷當地的山麻雀族群可能已完全消失。
盧冠安說,山麻雀在六、七○年代的山區部落很常見,但現在中部地區只剩南投縣仁愛鄉力行產業道路、宜蘭縣南山村、嘉義梅山、竹崎一帶,山麻雀數量較密集,連十多年資深鳥友都有不少人未曾在野外觀察到山麻雀。
盧冠安表示,谷關、武陵農場山區原本也有山麻雀族群,但谷關山區在九二一大地震前鳥群就找不到了,武陵農場山麻雀也在三、四年消失了,主要原因是搶不過繁殖力強、會佔有利地點築巢的麻雀。目前的分佈,屏東霧台鄉約有兩百隻,嘉義梅山鄉、竹崎鄉,以及中橫宜蘭支線到合歡山力行產業道路,各約三百隻,總數量估計在六百至八百隻。
他表示,賞鳥人口越來越多,珍稀鳥類調查與記錄筆數也比以前更多,但山麻雀的紀錄並未因此增加,賞鳥者甚至不容易在野外看到牠們,正顯示族群數量已少到令人擔憂的地步。
盧冠安說,山麻雀雖然不是台灣特有亞種,但數量比不少已列入瀕臨絕種鳥類的數量還要稀少,野鳥協會已將牠們列入調查重點,也希望政府單位加強保育,以免牠們在台灣消失。

台灣特有生物將揭貌 特生中心年底再推新影片

李廷軒:台灣的生物真多

更新日期:2007/02/20 09:29 記者:陳林幸虹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為使民眾瞭解台灣多彩多姿的生物世界,每年編列預算規劃特有物種生態紀錄片的拍攝,為台灣珍稀物種留下珍貴紀錄。2006拍攝完成「水中瑰寶-台灣特有種河川魚類」、以及「大地明鏡-台灣的湖泊世界」都將在今年年底對外發布。 想要看生態攝影師記錄各種動植物的世界,不一定得在「動物星球animal planet」以及「Discovery」頻道才能觀賞得到,農委會特生中心從1993年開始,委請攝影師記錄台灣各種原生動植物的動態和靜態等活動,目前已經拍攝了80部的影片,今年還有2部影片,將在年底推出。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副研究員林雲龍說:『水中瑰寶以水中攝影機拍攝台灣特有的魚類,它的特色在這裏,湖泊則是介紹台灣30幾個湖泊的生態。』
在「水中瑰寶-台灣特有種河川魚類」影片中,以水中攝影機拍攝多種台灣特有種河川魚類攝食、求偶以及繁殖過程的珍貴影像資料,拍攝魚種包括台灣纓口、台東間爬岩、台灣石魚,以及國寶櫻花吻鮭等魚種,至於「大地明鏡-台灣的湖泊世界」則介紹台灣的湖泊,由於台灣湖泊水域面積占台灣全島不到1/100,但卻蘊育出多樣化的物種,對台灣生物多樣性扮演重要的角色,而拍攝的湖泊也包括神秘湖、鴛鴦湖、南仁湖、大鬼湖及小鬼湖等,也讓民眾對台灣湖泊特殊生態的景觀,能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菲律賓驚現數千新物種 奇特螃蟹能偽裝成石頭

林妤襄:最近由法國科學家所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數千種新的甲殼類和軟體海洋生物,這項發現讓研究小組們大為震驚,在這次調查中他們發現一種很特別的物種---螃蟹,很會偽裝自己,你從上面看他,一定會認為那是一塊粗粗大大的普通石頭,但從側面看去就可發現它的真面目,這次科學家們會發現這些先的生物,主要是因為那裏的污染以及破壞性的打漁方式嚴重威脅著海洋生物的生命,進而做了進一步的調查與研究,因而意外發現新的海洋物種,真可說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呀!

2007年02月15日 10:56:43  來源:北京科技報 【記者柯金源、于立平/整理報導】

由法國科學家領導、多國研究人員參與的一次大規模海洋生物考察專案日前取得重大進展,研究小組在菲律賓中部海域發現了數千種新的甲殼類和軟體海洋生物。這一計劃被稱為“邦勞島海洋生物多樣性工程”,在菲律賓中部附近海域發現了數千種以前從來沒有見過的新物種,主要是甲殼類和軟體動物類,這一發現讓全世界為之震驚和激動。
科學家對數千新物種進行首次觀察和拍照
參與“邦勞島海洋生物多樣性工程”計劃的科學家在過去的兩年裏,對邦勞島複雜的海洋生態系統進行了“徹底的清查”,這是有史以來在熱帶地區進行的最為全面的深海無脊椎動物的調查,科學家對許多新發現的物種進行了首次觀察和拍照。
這個國際研究小組的法國負責人、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科學家菲利普·布切特說,邦勞島附近海域有1200多種十足類甲殼動物和6000餘種軟體動物,其中150種至250種甲殼類動物和1500種至2500類軟體動物是新發現的物種。
為了說明菲律賓海域生物的豐富,布切特給出了一組資料,他說,日本海域的十足類甲殼類動物(小蝦或者對蝦)僅僅超過1600種,地中海3億公頃的水域有340種十足甲殼類動物和2024種軟體動物,而菲律賓邦勞海域新發現的物種就有數千種。
科學家動用的潛水、打撈、拖網等設備,對不同的海洋環境進行了詳細的檢查,包括珊瑚礁、淺水區、深水區(超過80米)、海水下面的懸崖、海草海藻床、沙灘、泥床以及紅樹林等。
科學考察致力於阻止毀滅性的捕魚方式
這次調查,最大的新發現是一隻螃蟹,它太會偽裝了,難怪以前從來沒有被發現。從上面看,絕對是一塊粗糙的石頭,但把它翻過來後,腿、眼睛和嘴巴才能被看見。另一個發現是,正常情況下,原本生活在250米至400米的深水區的海洋動物,在邦勞島海域裏卻在70米至80米的深度興旺發達。
除此之外還發現了大量的新蝦類動物,比如有一種顏色像鮭魚一樣的蝦,它們的須子比身體還長;有的蝦有很粗的附屬肢節,在前面像香蕉一樣彎著;一種淡紫色的蝦擁有分節尾巴,看起來就像是鮮艷的紫藥葵一樣。
科學家之所以對邦勞島海域進行全面的調查,另有一個原因是那裏的污染以及破壞性的打漁方式嚴重威脅著海洋生物的生命,一些當地漁民居然用炸藥和氰化物殺死魚,而且在捕魚的過程中破壞了暗礁。
一些保護組織,比如“世界野生動物基金”、“大自然保護協會”以及“保護國際”等組織正在努力阻止這一地區的毀滅性的捕魚方式。“保護國際”就已經制定了一個被稱為“海景”的保護性計劃,確定一些需要保護的地區,這些生物棲息地的範圍從暗礁到深海走廊,一些海龜和鯨就是透過深海走廊在大海中活動的。
  標本採集和進一步研究還在繼續
邦勞島處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巴布亞新幾內亞之間的“太平洋金三角”中心,比世界上任何地方的魚類、珊瑚、海綿和海洋無脊椎動物種類都要多。布切特博士說:“之所以把邦勞島選入調查名單中,是因為那裏原本就生活著許多海洋動物,而且後勤設施非常便利,比如通信和道路等基礎設施非常方便。”
邦勞島的野外調查工作大部分已經結束,但標本的採集以及進一步的研究還要科學家花數年時間。布切特說:“許多物種以前從來沒有見到過,但是,必須與以前確定的物種進行徹底的對比,以便確定是不是真正的新奇物種,這樣可以在科學分類上為它們爭得一席之地。這是一個緩慢而冗長的過程,需要科學家進行大量的研究工作。”
科學家做了100多件標本,都是罕見物種的代表,其中的50件已經交給了菲律賓國家博物館。這些標本將保存在博物館或者著名的公共機構中,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可以使用這些標本進行研究。
科學家要進行精確研究,然後證明一些物種真正是新發現的,對科學來說是“新的”,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有一些物種將會以邦勞島的名字命名。(張貴餘)
新聞背景
“邦勞島海洋生物多樣性工程”由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和菲律賓聖卡洛斯大學聯合展開,受到法國政府資助,來自法國、菲律賓、東盟成員國、歐洲、美國等共19個國家的近80名科學家、學生和志願者參與了這個專案,他們從2004年至2005年,在馬尼拉東南390英里的邦勞海域進行調查研究。這次調查研究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查明有多少種動物,更為主要的是要保護和保存這些珍貴的生物棲息地,任何威脅這些獨特生態系統的活動都應該避免。
“邦勞島海洋生物多樣性工程”是一個更廣泛的生物多樣性調查專案的一部分,這個國際科學小組將在世界三個地點進行野生動物多樣性的調查研究,除了邦勞島外,還有南太平洋的Santo島和巴拿馬的雨林與珊瑚礁。為促進相關研究活動發展,法國大使館宣佈,法國政府將推行一個為期5年的專案“菲律賓深海生物多樣性普查”,進一步考察菲律賓的深水生物物種。

2007年3月11日 星期日

高市兒童遊戲場土壤含銅超量被列管

劉佳奉:高雄市小港區的某兒童遊戲場,土壤含銅量超過標準值,被列入污染控制場址,但因同毒性低,對人體傷害不大,所以只有鋪磚隔離土壤、設立警告標示,避免人接觸。

吳尚桓:雖然銅過量會對身體及地下水造成污染不過因為同也是人類身體上不可或缺的金屬元素所以也不必太緊張

2006-12-28 20:25 ,蕃薯藤新聞 中央社∕記者程啟峰

高雄市小港區德平社區兒童遊戲場被檢驗出土壤含銅量超過管制標準,高雄市環保局將公告為土壤污染控制場址,遊戲場土壤已陸續鋪設透水磚隔絕裸露,防範民眾不致直接接觸土壤,不過,該遊戲場仍維持開放。

環保局每年例行進行土壤及地下水現況調查,今年九月七日在小港區德平街的「二苓1兒1-2兒童遊戲場」進行八個採樣點的土壤採樣,檢測結果有三處土壤樣品銅濃度達6860mg/kg、735mg/kg、2000mg/kg,超過土壤污染管制標準400mg/kg,依據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規定,因此簽陳公告為土壤污染控制場址。

環保局表示,這個兒童遊戲場面積兩千兩百三十九平方公尺,外圍有巷道圍繞,場內種有多種樹木,還有路燈、涼亭、搖椅和溜滑梯等遊樂設施和健康步道等是附近民眾的休憩據點;一旦公告列入管制後,依規定要採取豎立告示標誌或設置圍籬等應變措施。

由於銅本身就是人體內必需的微量元素,再加上土壤中的銅不易因接觸對人體造成影響,毒性甚低,只有在長期或大量攝取時可能產生病變或中毒症狀,因此環保局與工務局養工處等相關單位研商,目前遊戲場地面多以鋪設透水磚等鋪面,阻絕民眾和土壤直接接觸,後續將由養工處將其餘的裸露處也全數設置鋪面,並豎立告示標誌,暫時無需設置圍籬,以兼顧民眾安全和使用需要。

彰化推動污染農地再生計畫受阻

陳方文:土壤被污染過,信任難!

2007/01/05 14:30

彰化縣積極推動污染農地再生計畫,不料不少農民栽種水稻的習性很難改變,遇到不少阻力。縣府農業局、環保局會同地方人士積極籌組溝通小組,並提高轉植非實用性作物的誘因,希望化解歧見,掃除污染大縣的惡名。
(李河錫報導)
環保署公告彰化市與和美地區,共有兩百多公頃農地,遭鎘鎳鋅等重金屬污染,經縣府環保局整治後,雖然只剩零星農地還生產出鎘米,不過已嚴重影響到北彰化稻米與各項農產品的商譽。縣政府近期積極訂定「農地保護條例」、轉植生質能源作物或引進花卉苗木業者、進行平地造林等農地再生計畫,不料仍有不少農民質疑,縣府應改積極杜絕污染源,而不是要求他們改變四、五十年栽種水稻的習慣。導致農地再生計畫一再受阻。縣府農業局長邱士平豪不氣餒的表示,正研議提高轉種非實用性作物的配套誘因,會以標本兼治方式,說服農民來配合。
縣府農業局、環保局也會同地方人士,籌組「污染農地再生利用溝通小組」,希望以誠意化解歧見,以大愛精神喚起農民的認同,一起來為掃除污染大縣的惡名努力。

摩納哥設歐洲首個氣候納垢槽對抗氣候暖化

李庭羭:樹木.植物.土壤能吸收空氣中,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 暫時存在木頭.樹葉.土壤...中,以淨化空氣!

報導時間:2007/01/21 12:50 [記者:鄭詩韻](法新社摩納哥二十日電)

歐洲第一個對抗全球暖化的「氣候納垢槽」,今天在摩納哥親王艾伯特手中誕生。納垢槽的概念,是從樹木、植物與土壤吸收二氧化碳的天然能力而來,木頭、根部、樹葉與土壤可暫存碳,吸收人類活動產生的部分二氧化碳,從而淨化大氣。今天設置的納垢槽位於摩納哥附近一百二十公頃的灌木叢林地上,此洞與天然坑洞不同的是,坑內設有可評估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器具。艾伯特王子也應景地種了幾棵樹,並在簡短的演講中,強調對抗全球暖化的「迫切性」。南美已設置多個類似的納垢坑,來年法國預料也將開始設置。

中山高北上急水溪橋油槽車翻覆 造成污染

楊捷茹:土壤只要一遭到污染,要變回原本的樣子也是很麻煩的,就這篇報導說到油槽車翻覆,滿載的硝酸造成的就是河床和土壤的污染,就土壤方面,環保局的計畫是要換土,一換就是十五平方公尺,說起來也是件很麻煩的事。

余璟昕:在國道一號上,有一輛滿載硝酸的油槽車翻覆,有部分流入土壤內,還好污染面積不大。

莊博宇:這篇報導是有關一台再載著化學藥物的車與一台混凝土添加劑槽車發生擦撞進而發生污染滲入土內照陳地方危害的經過與處理方法

2007/01/17[中央社][楊思瑞記者]

國道一號高速公路北上二百九十四公里路段,今天中午發生一起油槽車翻覆事故,車上滿載的硝酸部份流入土壤內,不過汙染面積並不大。環保單位將責成肇事車輛所屬業者針對遭汙染地面進行刮除善後工作。

今天中午左右,一輛滿載硝酸的化學槽車與一輛混凝土添加劑槽車,在國道一號北上二百九十四點一公里處的急水溪橋路段發生擦撞,其中屬於嘉義嘉興化學公司所有的化學槽車,側翻橫躺在外線車道及路肩上,外漏的化學藥劑佈滿路面,甚至流進邊坡及溪水內。

台南縣消防局緊急調派化學處理車前往處置,先將槽車化學槽予以止漏,同時連絡業者調派空車將剩下的硝酸清除。

目擊者表示,硝酸沿著急水溪橋墩流入河床,由於正值枯水期,下風處可以隱約聞到惡臭味;台南縣環保局及南部毒害應變中心人員趕到現場後表示,受汙染土壤面積大約是十五平方公尺,將針對該路段進行刮除換土工作。

彰縣輔導農民改種景觀生質作物解決鎘米問題

朱含御: 為解決鎘米問題,彰化縣政府推出多保護方案,包括休耕,重觀光作物等等。

960122中央社2007/01/22 17:26 (中央社記者吳哲豪彰化縣二十二日電)

彰化縣政府今天召開記者會說明鎘米污染事件後續處理情形。縣府表示將推出農地保護方案,受污染農地將改種景觀與生質能源作物以取代稻作;目前已經選定在和美鎮十公頃的農地試種白油桐,農委會將補助一半的景觀種子費用新台幣兩百多萬元。
彰化縣環保局說,農地保護方案主要分為三項計畫:第一項計畫是將縣內二百三十公公頃受重金屬污染整治後和高風險污染農地,辦理休耕,改種波斯菊、向日葵等景觀作物。
第二項計畫則是規劃整地,用平地造林的方式,種植白油桐,以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屬,至於選擇白油桐的原因,環保局說明,白油桐適合作為實驗追蹤之用,又可以提煉作為生質能源,附加價值高。
第三項計畫,縣府準備輔導農民轉種生質能源作物大豆和白油桐,將來這些生質能源作物提煉製造的生質柴油將優先供應給各鄉鎮清潔隊的清潔車使用。
環保局說明,由於白油桐不屬於平地造林獎勵計畫中的樹種,參加協調鎘米後續處理協調會的林務局官員同意,在不影響生態和油品不影響環境的前提下同意納入,同時答應補助三分之一的試種經費。
彰化縣副縣長楊玉珍則說,保護方案一定會趕在今年二期稻作春耕前就執行,以保障農民的權益。

嘉義市一農田遭重金屬污染地上物將銷毀

陳柏翰:嘉義市某農田土壤遭重金屬污染,環保局將進行處理

2007/01/3112:30奇摩新聞中廣新聞網

嘉義市環保局最近在後湖工業區進行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調查,新發現一處佔地零點一八公頃的農地,遭到重金屬(鉻)污染,還好種植的原料甘蔗及綠竹筍等農作物沒有外流,環保局表示,近日將辦理農作物查估剷除銷毀,並公告為污染控制場址,嚴禁種植食用作物。(龐清廉報導)嘉義市後湖工業區是早期設置的工業區,污染防治措施不足,工業區及週邊毗鄰農地土壤遭到重金屬污染機率,遠比其他地區來的高。嘉義市環保局從民國九十一年起,在後湖工業區進行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調查,先後已經發現三筆土地,土壤遭到重金屬鉻及鋅污染,依法公告為污染控制場址,嚴禁種植食用作物,且定期追蹤。最近環保局進行例行檢查時,又在後湖工業局保順路附近,發現一處佔地零點一八公頃農地,土壤重金屬鉻含量濃度高達三一四(毫克∕公斤),超過管制標準值二百五十(毫克∕每公斤)。環保局表示,這處新發現遭重金屬污染農地,地主姓鍾,其地上現植食用農作物原料甘蔗、綠竹筍,都還沒未成熟,檢驗結果出爐後,已會同地主完成污染土地範圍界定,並函請台糖不得收購農地內原料甘蔗,要求地主不得採收綠竹筍外流。 環保局表示,經過連日追查,並沒有發現污染源,初步研判可能後湖地區容易淹水,淹水時,事業廢棄污水溢流所造成,近日內將進行農作物查估剷除銷毀作業,且公告為污染控制場址列管。

南投縣魚池鄉頭社村盆地中有全國最大的「活盆地」

李維哲:南投縣有全國最大的「活盆地」屬「泥炭土」地質,因含水量豐富,人走在上面會有搖晃之感。這塊地不能蓋房子、能種的植物也很少,過去村民視為「歹地」,現在卻變成推展觀光的「福地」。

2006年11月2日星期四〔記者陳鳳麗/南投報導〕

南投縣魚池鄉頭社村盆地中有全國最大的「活盆地」,面積約五十公頃,屬「泥炭土」地質,因含水量豐富,人走在上面會有搖晃之感。這塊地不能蓋房子、能種的植物也很少,過去村民視為「歹地」,現在卻變成推展觀光的「福地」。
緊鄰日月潭的魚池鄉頭社村,四面環山,是典型盆地地形,在二百多公頃的盆地中,大約有五十公頃被在地人稱為「活盆地」,也就是「土地會動」的盆地。人站在該處會有搖晃之感,有人跳一下,旁邊的人就會覺得有地震,凡是走過的人都嘖嘖稱奇。
含水量豐 土質會流動
頭社村的「活盆地」,土質是「泥炭土」,且是「草泥炭土」,與台灣其他曾發現的木泥炭土,與台北七星山夢幻湖的泥沼澤地質不太一樣;魚池鄉長廖學輝指出,這是水草腐化被土掩蓋再長出新草,經千年以上的沉積才形成。它的土質有如一塊海綿,會強力吸水,因為含水量豐富,因此土質會流動,人站在上面,會有站在水床上的感覺。
村民說,過去曾有人想要蓋橋,測試軟土的深度,測了幾十公尺都還沒有到底;也有人嘗試灌漿希望讓它土質變穩定變硬,只是倒了一車的混凝土宛如「石沉大海」,村民就不敢再試圖改變這裡的環境。
瓜棚下跳 絲瓜會跳舞
廖學輝說,因為該土地排水性差,無法建築,農民們只能在上面鋪一層從山上運下來的土壤再耕作,過去種水稻,現在則種絲瓜等蔬菜,農民若用力在瓜棚下跳,絲瓜就會跳舞,非常有趣。
這種罕見的地質,過去是村民的「痛」,現在則是鄉內的一塊觀光瑰寶,村內已經有幾家民宿用「活盆地」來吸引遊客,也有不少旅行社踏勘過,決定將它列入旅遊行程。

為免污染環境,英國土壤協會斟酌停止認證空運入境有機農產品

郭鎮豪:這個政策,台灣因該也要這樣。

2007/01/28 15:15 路透社威爾斯加的夫電

英國首要有機食品認證機構土壤協會宣布,該機構或許將停止為空運入境的農產品加蓋認證章。
土壤協會在周六結束的年會上說,由於擔心空運帶來的環境影響,他們正在考慮採取上述行動。此舉可能會對非洲有機果蔬生產商形成衝擊。
土壤協會主席霍爾登(Patrick Holden)對路透說:「若不是很有可能發布禁令,我們不會展開(這次審核)。」
土壤協會為在英國銷售的70%以上有機農產品進行認證。如果該機構停止為空運的有機農產品生產商提供認證,生產者們可能會投向其它認證機構。
「我一直認為,如果土壤協會相信為了公眾的利益必須提高標準,它就有責任采取行動,即使這意味著失去市場佔有率,」霍爾登說。(完)
--翻譯 烏雲高娃;審校 劉瑞芬

孟加拉砷中毒 高達八千萬人

吳姵儀:這篇文章在說明砷的可怕;砷中毒會導致癌症和神經性疾病,所以全球要特別注意。

2007/02/05 23:09 民視新聞王皓綜合報導

關渡平原被發現土壤含砷,而全世界砷污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則是孟加拉。根據世衛組織估計,全孟加拉大約有八千萬人,有砷中毒症狀。
一輩子都住在孟加拉的薩瑪,膚色黝黑,手心腳心都有不明斑紋,身上皮膚也非常乾燥,要是不吃藥,就會一片片剝落。一般人看到薩瑪,大概會猜她已經五十歲了吧?其實她今年只有35歲,會這麼憔悴,是因為她是砷中毒患者。孟加拉位於恆河三角洲上,雖然被河水包圍,但是在
1990年代,孟國政府為了避免人民飲用不清潔的河水而感染疾病,特別在全國各地挖掘了五百萬個水井,讓人民飲用比較沒有受到細菌污染的地下水。只是當時的主事者完全沒想到,地下水裡頭含有致命的砷。砷中毒可能導致癌症和神經性疾病,世衛組織評定,每公升的水當中,砷
含量不能超過零點零五毫克,但是在孟加拉許多地區,地下水中的砷含量竟然是這個上限的六倍。當局緊急展開的補救措施之一,就是標誌警告遭到砷污染的水井,呼籲人民不要再飲用這些井水,同時建設濾水系統,希望民眾改用濾過的河水。只是在許多資訊短缺,民智未開的地
區,缺乏警覺的民眾照樣飲用著井水。也因此世衛組織推算,全孟加拉有砷中毒跡象的民眾,可能多達八千萬人。

北投親水公園溫泉池 今起圍護欄防止遊客泡湯

劉庚府:這篇報導是說台灣北投親水公園的溫泉.因含重金屬砷的溫泉.所以設置護欄防止遊客進入泡溫泉或戲水.

2007/02/06 18:30

儘管台北市衛生局,一再表示北投含重金屬砷的溫泉,民眾泡了沒有問題,不過台北市公園處還是決定,6號下午起,以紐澤西護欄將北投親水公園溫泉池的周邊圍起來,防止遊客到公園內泡溫泉戲水。(林麗玉報導)
台北市北投青磺溫泉含重金屬砷,儘管北市府背書,民眾泡溫泉安全有疑慮,不過位於地熱谷附近的北投親水公園溫泉池,從6號下午開始,會用紐澤西護欄圍起來,防止遊客進溫泉池,公園處主秘高道涵表示,因為怕有民眾皮膚有傷口,下池內泡湯,基於安全顧慮,會先以護欄禁止民眾進入溫泉池。
另外環保局也表示,北投溪沿岸,溫泉飯店湯客入浴前後,洗滌身體的排放水會直接排到北投溪,也不適宜戲水活動。環保局已經在北投溫泉博物館上下游,以及迎星橋下親水步道階梯等5處地點,設置10面告示牌提醒民眾避免入溪戲水。

北市關渡平原砷含量高 北市府擬收購稻作

陳詠意:關渡平原土壤調查,發現有一百二十三公頃土壤含砷量過高。台北市長郝龍斌今天表示,市府擬收購當地今年第一期稻作,並輔導轉型為非作物性農作。至於是否危害人體健康,北市衛生局表示,目前對健康無疑慮。

中央社記者郭美瑜台北五日電

台北市環保局委託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系教授張尊國進行關渡平原土壤調查,發現有一百二十三公頃土壤含砷量過高。台北市長郝龍斌今天表示,市府擬收購當地今年第一期稻作,並輔導轉型為非作物性農作。至於是否危害人體健康,北市衛生局表示,目前對健康無疑慮。
聯合報今天報導北市關渡平原農地土壤被驗出重金屬砷污染,郝龍斌上午會同市府環保局、建設局、衛生局、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等單位召開記者會說明。
郝龍斌表示,北市府三年前發現北投關渡地區土壤砷含量超過國家標準,經委託張尊國調查,發現污染源是河床礦石,非人為污染,至於關渡平原的稻米也未受砷污染。
他說,市府建設局將收購當地今年第一期稻作,並輔導農民轉作,由於砷經食入及呼吸對人體造成危害,溫泉業者的調查報告無不良反應,此外,衛生局對關渡醫院的調查也未發現中毒病例。
環保局長沈世宏表示,環保局及專家研判,砷來源是可能是百年來農民引用磺港溪水灌溉所致,自大業路開通後,就不再引用。
此外,環保局也針對灌溉區蔬果、稻穀及地下水進行砷檢測,發現蔬果未驗出。至於十個稻穀檢測,則有兩個樣本超過德國的標準值。此外,檢測五個地下水樣本,則未超過地下水污染管制標準。
建設局長陳雄文說,衛生署未訂定砷在食米中的限量標準,建設局採集北投區稻穀樣品檢驗,結果符合衛生署訂定的食米重金屬限量標準,也未超過德國穀類中砷的限量標準。
水處表示,溫泉含砷是否會因泡湯對人體產生影響,目前無相關報告證實。至於是否危害人體健康,衛生局表示,砷是經由口攝入或呼吸影響人體,泡溫泉對健康無疑慮。衛生局下午將由派健康服務中心至農戶及住家進行測試。

嘉義市農田遭重金屬污染地上物將銷毀

黃士羽:農田受污染,所幸無大礙

2007/01/31 12:30 龐清廉報導

嘉義市環保局最近在後湖工業區進行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調查,新發現一處佔地零點一八公頃的農地,遭到重金屬(鉻)污染,還好種植的原料甘蔗及綠竹筍等農作物沒有外流,環保局表示,近日將辦理農作物查估剷除銷毀,並公告為污染控制場址,嚴禁種植食用作物。嘉義市後湖工業區是早期設置的工業區,污染防治措施不足,工業區及週邊毗鄰農地土壤遭到重金屬污染機率,遠比其他地區來的高。
嘉義市環保局從民國九十一年起,在後湖工業區進行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調查,先後已經發現三筆土地,土壤遭到重金屬鉻及鋅污染,依法公告為污染控制場址,嚴禁種植食用作物,且定期追蹤。
最近環保局進行例行檢查時,又在後湖工業局保順路附近,發現一處佔地零點一八公頃農地,土壤重金屬鉻含量濃度高達三一四(毫克∕公斤),超過管制標準值二百五十(毫克∕每公斤)。
環保局表示,這處新發現遭重金屬污染農地,地主姓鍾,其地上現植食用農作物原料甘蔗、綠竹筍,都還沒未成熟,檢驗結果出爐後,已會同地主完成污染土地範圍界定,並函請台糖不得收購農地內原料甘蔗,要求地主不得採收綠竹筍外流。環保局表示,經過連日追查,並沒有發現污染源,初步研判可能後湖地區容易淹水,淹水時,事業廢棄污水溢流所造成,近日內將進行農作物查估剷除銷毀作業,且公告為污染控制場址列管。

別讓土壤污染成為台灣環境的絕路

林姿妤:台灣的土地本來就不大,由於近年來快速發展的緣故,忽略了環保的重要,使得台灣土地的污染日益嚴重,反而害到自己的身體健康,如果再不好好用的話,以後可能就沒土地可以利用了!

2007.0216國政評論的電子報:永續發展組助理研究員 藍正朋 中華民國九十年 十月九日

經發會拼經濟,會後總結議題有廿項是針對環保規範與產業發展關係的調合,其中第十七項要求:審慎評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及其相關子法之相互關連性及配套措施之可行性後實施;環保署擬開徵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費用,應妥為規劃,以免造成業者負擔不合理。但是,近日雲林及桃園縣又紛傳出違法掩埋重金屬污泥和鎘污染農田事件,被鎘污染的米甚至不知去向,國內土壤污染問題再度亮起紅燈。環保法令在考量產業負擔之外,是否應該兼顧當前防治工作的迫切性,才能避免落入兩頭空的下場,值得大家努力。
土壤對重金屬強力的吸附作用,使得污染後的土壤只有移除換土一途。有機溶劑容易污染地下水,受到地層阻封、吸附及水流擴散的影響,要恢復原狀幾近是不可能。重金屬是身體需要的微量礦物質之一,諸如銅、鈷及鉻等,但是鉛、鎘及汞等,則有明顯證據可透過空氣及飲食的累積,對人體造成永久的傷害。至於人體不需要的含氯有機溶劑,飲用遭到污染的水源,更有致癌疑慮。因此,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都是非常棘手的問題,對社會的危害及負擔也是最大。
國內投資環境惡化,環境污染嚴重,環保法令是否過於嚴苛,還是另有缺陷,應該加以釐清。經發會檢討環保對經濟的影響,偏重企業負擔的方式可能有坐視環境劣化的疑慮。避免兩敗俱傷的方法,應該還是在於找出並解決問題癥結之所在。台灣廢棄物處理能力不足,抗爭事件多,工業廢棄物沒有去處,妥善處理率低,間接影響到投資意願的現象,才是造成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事件最大的主凶。因此,問題不在於法令,而是在於不健全的事業廢棄物處理體制上。祇考慮業者負擔,忽略環境真正問題之所在,不能持平的看環保與投資環境之間的爭議,兩者最後可能會變成是一場惡性競爭,對企業與社會都不會有好處。
在先進國家,企業為善盡社會的責任,推展綠色製程、綠色產品及綠色消費,就是把生產及消費過程中需要的污染防治,都納為產業社會責任的一部分,廢棄物處理就是企業延伸責任之一。基於愛護環境,保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及兼顧企業利益與形象之目的,業者有責任負擔污染的改善,這也是污染者付費最基本的精神所在。但是現在企業的環保工作被扭曲了,支出被擴大了,原因是環境沒有足夠的處理量能。如果政府能營造一個可以守法的環境,讓廢棄物有適當的最終去處,不再為企業增添頭痛問題,企業的負擔自然就會降低,投資環境也就自然改善了。
消極減少企業的環保負擔,改善環境污染問題,應先重建國內廢棄物處理機制。重點在於破除地方抗爭問題,其次是破除地域觀念,放寬廢棄物處理用地限制,減少興建垃圾處理廠之障礙,才能提高民間投資經營的意願;容許地方工業廢棄物進入,落實廢棄物清理追蹤制度,協助企業監督廢棄物流向及處理工作,提升專業輔導取代嚴格管制,協助環保產業成長,健全廢棄物清理市場,才能真正紓緩當前廢棄物處置不當以致延伸土壤污染的問題,才能創造個人與社會多贏的局面。
積極增加企業的環保收益,應以加強資源回收再利用為首。產業個別生成的廢棄物,經過分類與集中,可以轉變成有用的工業原料,獲取比廢棄物處理更好的效益。成立廢棄物處理中心,提供必要的貯存、前處理、無害化與再利用等功能,可以為廢棄物再利用找到最妥善的出路。鼓勵消費者參加資源回收,促進垃圾減量,降低產業對原料及能源的依賴,可以減少污染的產生與防治的成本。配合獎勵綠色製程與產品,推動綠色消費,可以讓企業環保工作從負擔變成投資,助益業者提升企業環保形象及其國際競爭能力,達到環保與經濟相輔相成的目的。
台灣的環境保護要靠社會共同的努力才能成功,不只是產業責任,或者是廢棄物處理業的責任。嚴格的法令企業應該遵守,政府更應該遵守,並給企業適當的協助。合於國際趨勢的環保法令,是台灣社會對環保的共同期許。不當的對立與不夠務實的執法,才是投資環境最大的障礙。經發會希望企業能夠降低環保負擔,但也應先企求台灣環境污染能夠改善,兩者都應兼顧。否則只怕落得兩頭空,讓鎘米成了台灣刺骨的痛。

關渡土壤砷污染 北市:長期監控並輔導轉作非食用作物

蔡逸涵:說明台北關渡平原被金屬砷污染的情形和未來解決的方案

簡翰君:

廖育賦:我覺得政府應該要嚴格控制好這些農地,不要讓它們有污染,才會讓民眾能夠吃的安心

吳亦凡:關渡平原土壤遭到重金屬砷污染,長期在這生活的居民因此受到波及,所以我們更要關心這土質的檢查及照顧。

張家華:台北市關渡平原土壤含重金屬砷,使得種出來的米無法食用,未來將轉種花卉、觀賞植物等作物。

戴暉恩:本報導大綱說關渡地區因為地熱關西.所以含砷過量.導致所種出的米.有毒.

2007/02/06 13:00  中廣新聞 記者林麗玉

關渡土壤含砷超量北市府:兩地號種出稻米砷含量過高

台北市關渡平原土壤含重金屬砷,遭污染的農地廣達123公頃,目前這些農地大部分都還在栽種作物,對於關渡平原的土壤如何整治?建設局表示,少數地號種出來的稻米含砷超量,建設局除了把問題米收購銷毀之外,也會逐步輔導農民轉作花卉等高經濟的非食用作物。(林麗玉報導)
台北市關渡平原栽種中的500多公頃農地當中,被檢測出123公頃的農地含重屬砷,台北市府民國93年列管了3.8公頃、94年列管1.8公頃農地,對於未來這些農地如何整治?台北市建設局表示,依照栽種出稻米的含砷量來看,平均值都在德國的標準值內,只有兩個地號1.08公頃部分單點,稻米含砷超量,建設局三科科長周慶安表示,會將問題米先行收購、封存、銷毀,並且長期監控作物含砷量,未來也會逐步輔導農民轉作高經濟,如花卉、觀賞等作物。
至於目前關渡平原的灌溉用水,台北市建設局科長周慶安表示,從20多年前,大業路開通之後,關渡平原就不再引用地熱谷磺港溪的水源了。
建設局表示,目前關渡平原種植出來的稻米,含砷量平均值都在標準值以內,所以種植出來的稻米,大致沒有問題,對於少部分含砷超量,北市府會第一時間收購銷毀,也會對關渡平原進行長期監控

台北市關渡平原農地土壤,被驗出遭到重金屬砷汙染,面積廣達123公頃,污染源是來自地熱谷附近河床的「砷鉛鐵礬」礦物,台北市政府今天緊急召開記者會,對於民眾擔心關渡平原的含砷稻米,會不會已經讓民眾吃下肚,台北市建設局表示,有問題的砷稻米,北市府會先蒐購銷毀,未來持續追蹤,也可能要求農民轉作非食用作物。(林麗玉報導)台北市環保局委託台大生態工程中心,對於台北市關渡平原,七星農田水利會所屬的灌溉區八百四十二公頃農地進行調查。結果驚人發現,台北市關渡平原砷含量過高的面積相當大,廣達一百二十三公頃,而濃度也超過管制標準六十PPM,台北市政府緊急召開跨局處會議,對於關渡平原的稻米作物,建設局長陳雄文表示,關渡平原的稻米檢測,砷含量都在標準值1ppm以下,不過17個地號,去年四、五月,發現兩個地號超過1.16ppm,建設局會先行蒐購銷毀。建設局表示,對於被砷污染的稻米作物,市府會先行蒐購,如果持續發現關渡平原的稻米超過砷含量,也會輔導農民轉作非食用性的作物, 而建設局也會持續調查,土壤中含有高濃度的砷,會不會被作物吸收。至於5號起,衛生局也會對周邊堆農民進行健康檢查。

2007年3月4日 星期日

柯林湧泉圳 日出水量5000噸

李慈穎:宜蘭的柯林湧泉圳有豐沛的地下水源,可供旅客遊憩或灌溉用。

20070104中國時報

宜蘭農田水利會所轄的柯林湧泉圳,地下水源充沛,每日的天然湧出量高達5000噸,不僅為當地發展生態遊憩提供絕佳資源,更讓下游的廣大農田,即使碰上乾旱期也不虞缺水。   流經三星鄉大隱村與冬山鄉柯林村交界處的柯林湧泉圳,圳水主要來自地下湧泉。   雖然地下水湧出口,在整條圳各處都有,但除了位於水源保護區內的湧泉源頭外,其他的出水量都不大。   目前只假日開放的水源保護區,在湧泉池的中央處,可以清楚地看到一股洶湧的泉水,不斷從地底汨汨冒出,直衝水面,十分壯觀,根據水利會設在水池流出口的檢測器計量,每日的出水量高達5000噸之多。   宜蘭農田水利會會長呂天降指出,柯林湧泉圳充沛的地下水源,除了作為水源生態遊憩觀賞使用外,更是下游柯林村廣闊農田的灌溉水源。   特別是乾旱期,安農溪地表水不夠使用時,該圳灌溉過柯林村農田的餘水,還可以導入萬長春圳,供應五結地區農田用水,相當重要。 【2007-01-04/中國時報/C2版/宜蘭新聞】

台灣水文簡介

謝侑勳:

無日期

台灣為一海島,四面環海,屬亞熱帶季風區之氣候,氣候溫暖潮溼,年平均雨量達2,510公釐,為台灣水資源之主要來源。台灣雨量雖然豐沛,約為世界平均值之2.6倍,但因地狹人稠,每人每年所分配雨量僅及世界平均值之七分之一,且雨量在時間及空間上之分佈極不均勻,五月至十月之雨量即佔全年之78%,枯水期長達六個月,再加上河川坡陡流急、腹地狹隘,逕流量被攔蓄利用的僅有177.54億立方公尺,約佔年總逕流量之18%,其餘均奔流入海。台灣目前現有大小水庫約40座,密度相當高,為庫容均不大,水庫總容量約22.43億立方公尺,有效容量為20.51億立方公尺。
台灣水資源發展的自然限制可依氣象水文、地形條件及地質簡要加以敘述如下:(一)水文條件 對於台灣的水文條件,年平均降雨量約2,510公釐,不過降雨的時空分佈卻很不平均。(二)地形條件  台灣本島的總面積約僅3.6萬平方公里,惟標高1,000公尺以上的山區即佔總面積的31.5%,100~1,000公尺的坡地也高達31.3%,100公尺以下的平地不過佔37.2% 。  山區更有中央山脈南北縱走,高峰許多超過3,000公尺,造成台灣河川大都東西流向,分別注入太平洋及台灣海峽。又因東西最寬處也不過150公里,故河川皆坡陡流急,降雨後逕流入海,甚難蓄存。  且河谷狹窄,庫容有限,故水庫雖多,總容量卻不大。(三)地質條件  台灣的地質構造及地層相當的年輕,構造複雜而地層形成年淺質弱,所有的岩層幾乎均與中央山脈的縱軸平行。地質的分區有中央山脈地質區、東海岸地質區及西部麓山地質區等三區。與水資源的發展關係最密切的為西部麓山地質區;因為幾乎所有的水庫均座落於該區之內。

台灣受氣候影響,濕度高不舒適

李欣玲:臺灣空氣濕度相當高,再我們這種科技時代下的確是一大困擾。空氣潮濕會讓機器一點一點的生鏽,像被腐蝕一樣。
不僅是機器,人體也會有所不適,從報導中可以看出人體所適應的環境溼度。適合人類生活的不只是溼度,溫度的配合也是重要的關鍵。這麼看來台灣到底是不是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環境呢?

2007-01-07

從溫度的角度來看,台灣位處於亞熱帶,居住生活冬天溫度平均介於15℃~25℃,夏天溫度介於25℃~38℃,已經是相當不錯的居住生活環境,可是台灣為一四面環海島國因此濕度自然居高不下,加上台灣位處的地區對流雨氣候旺盛,雨量一多自然濕度就難以降下來,同時台灣還處於颱風帶上,颱風帶來驚人的雨量和風力,不僅讓濕度再度居高不下,毀、動產不動產損傷與病蟲害疫情。撇開位處於斷層地震帶上的因素,嚴格說起來台灣的氣候雖然四季溫度宜人,可是颱風的影響、濕度過高實在不是一個良好的人類居住生活環境。 溫度、濕度是影響人類居住生活的環境中最大的關鍵,不僅決定居住生活的舒適度,在講究數位家庭的今天,也就是說我們要住的更舒適,讓自己家庭搖身一變科技家庭,那麼科技家庭善用電腦、家電確實就是一個大學問,我們可以輕鬆的使用除濕機、冷暖空調的除濕功能來調節居住生活環境的濕度,把空氣中過多的水給排解出來,輕輕鬆鬆讓生活更乾爽。
濕度對生活的影響

大家要注意的是:「家裡相對濕度高、低對於居家生活來說都不大好」,濕度高家裡東西容易發霉、滋生塵,塵或塵排泄物、塵屍體都容易造成過敏;濕度低對於人體皮膚來說容易造成乾裂、眼睛鼻黏膜覺得乾澀,甚至身體容易被摩擦產生的靜電給電擊。一般來說最適合人類居家生活的相對濕度是介於45~55% R.H最舒適,更具體來說,要讓人覺得舒適並不只是相對濕度達到介於45~55% R.H就足夠,還需適合溫度搭配。

在本文中有提到「溫度越高空氣中可以溶解更多的水蒸氣」,因此理論上溫度越高、相對濕度要越低才能讓人覺得舒適;相反來說,溫度越低、相對濕度就要越高才能讓人覺得舒適,但過高與過低的濕度都對身體不好。當氣溫攝氏35℃時,相對濕度35% R.H.會比較舒適;氣溫攝氏30℃時,相對濕度45% R.H.會比較舒適;當氣溫攝氏25℃時,相對濕度55% R.H.會比較舒適,不過大體來說控制相對濕度介於45~55% R.H的說法也不會距離科學理論太遠。

台灣氣候變化的百年觀察

吳佳蓉:近年台灣溫度逐漸上升,主因是因為工業發展快速;雨量分布也逐漸不平均。

中央氣象局\陳正改

一、前言  一般而言,天氣現象的變化,有時非常劇烈,於是較易造成災害;而氣候特徵的改變則比較緩和,所導致的災害常為我們所忽略,但對地區性之環境保護、生態保育、人文景觀和經濟發展均會有顯著且久遠的影響。至於引起氣候變化的因子,主要是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及洋流、冰雪覆蓋、火山爆發和人類活動的影響等。由於氣候特徵具有時間及空間之平均特性,於是某地區某段期間降雨量之減少,並不代表台灣地區降雨量會持續減少;同樣道理,某地溫度升高,並不表示台灣溫度均將持續升高。因此氣象界努力之目標不僅在於理論之推演及模擬,更重要的乃著力於理論的應用,以便能夠預測未來較長期之天氣變化及瞭解較長期之氣候趨勢。 二、台灣的地理環境   台灣是屬於副熱帶(或稱亞熱帶)的氣候,其中北部為副熱帶季風氣候區,南部則為熱帶季風氣候區。另一方面,台灣是一海島,受到暖濕氣流和洋流之影響,因此又屬於海洋性氣候,但因為距離大陸很近,而且天氣系統大都是從西邊向東邊移動,所以台灣免不了要受大陸性氣候的影響。另外,從台灣本身來說,台灣面積雖然很小,但中部和東部都有叢山峻嶺,高度在五百公尺以上的山地、丘陵和台地約佔總面積的百分之四十六,南北縱走的中央山脈、雪山山脈和玉山山脈,都是高度在三千公尺以上的山岳地帶;在西部尚有高度約在一、二千公尺之間的阿里山山脈,這些對台灣氣候均有重大影響,使台灣山區和平地,南部和北部,西部和東部呈現截然不同的降雨型態和溫度變化之氣候特性;整體而言,台灣地區的氣候變化真正是「氣象萬千」。 三、台灣的氣候變化  台灣地區之氣象觀測工作起自於清光緒十一年(西元1885),當時是在基隆、淡水、安平、打狗(現今之高雄)、漁翁島(澎湖)、鵝鑾鼻等海關燈塔處兼辦觀測,並將觀測結果送到香港及上海徐家匯天文台;直到清光緒二十二年(西元1896年),日本人在台北設立測候所,自此觀測資料才有較完整的紀錄;迄今最久的紀錄已滿百年。   全球環境變遷與氣候變化是具有區域特性之現象,目前大家均十分關切的是我們生存的環境是不是有了變化?尤其近五十年來,人類的經濟活動有很大的改變,不但生活方式由農業轉變為工業再驟變為服務業,其對整個自然環境之影響是相當的大;其中,大氣的污染、臭氧層的破洞、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等等,都是大眾皆知的現象。至於都市化因素,包括人口的增減、產業結構之改變及空氣污染的程度對台灣氣候變化之影響,亦是大家所關切的。   本文擬將中央氣象局所屬氣象站分成都會(台北、高雄)、都市(基隆、新竹、台中、台南、花蓮及台東)、市鎮(淡水、恆春、大武)、山區(鞍部、竹子湖、日月潭、阿里山及玉山)和離島(彭佳嶼、澎湖、蘭嶼)等五種類型,針對近百年來氣溫及降雨量的時間及空間之變化予以分析及比較。 一、氣溫   綜觀分析近百年來台灣各地的氣溫紀錄,發現1897-1920年間為台灣地區有氣象觀測以來的低溫期,爾後氣溫即逐漸上升,至今大約已經升高了1℃(平均每年升高0.01℃),上升幅度最大是出現在1920-1955年間。若分析近六年(1991-1996)來各地平均溫度之變化,可發現都會地區比前三十年(1961-1990年)之準平均值升高了0.4℃左右,都市地區則升高0.3℃,市鎮地區則上升0.2℃,山地及離島地區亦上升了0.1℃左右;其中以高雄市及淡水鎮上升幅度各為0.5℃及0.6℃為最顯著,表示都市的發展(亦即都市化程度)對當地氣溫的影響具正相關的效應。   另比較1901-1930年(第I期)、1931-1960年(第II期)及1961-1990年(第III期)三個時段各氣象要素之準平均值;由此,可得知:台灣各地平均氣溫及平均最高氣溫均有升高之現象,主要是發生於第一期至第二期之間,而平均最低氣溫亦是持續性增加。   分析各地平均氣溫之季節變化,顯示:北部及澎湖地區各季節之溫度均有升高之趨勢;而中南部及東部地區夏季溫度有升高,但冬季溫度反而有降低之傾向。 二、降雨量  台灣地區近百年來降雨量之變化趨勢因地點之差異而各有所不同,近似有兩年之振盪周期;其中以1963、1980及1993年前後為雨量較少之時期。除北部地區於1961-1990年之降雨量有增加外,其他地區均顯著減少,並持續至最近的六年(1991-1996);但今年各地之降雨量則相當豐沛。若分析其季節變化,則以六、七、八月降雨之變率最大,顯示梅雨鋒面之強度以及侵台颱風之頻率為控制台灣地區水資源分配的主要氣象因素。 三、降雨日數  台灣地區之降雨日數自1960年代開始均呈減少之現象,但此時北部地區之降雨量是增加的,由此可推斷,北部地區近三十年來降雨強度及暴雨頻率略有增加之傾向,此對都會區之瞬間排水及新市鎮或坡地之開發利用均會造成重大之衝擊,可供都市建設及開發時事先規劃防災措施之參考。 結語  由過去近百年來氣象觀測資料之分析,可以看出一個地方之氣溫或降雨量的變化,總是在某一定值上下起伏振動。雖然人類工業化產生了各種影響環境之因素,但大自然的現象始終是趨向於平均狀態,因此今後之氣候變化,將會由於有人類之參與而使其波動的幅度加大、頻率加快。   綜合上述之分析,我們得到近百年來台灣地區氣溫及降雨量變化有下列特徵: (1)自1920年代起台灣地區之氣溫有逐漸升高之趨勢,至1950年代達最高峰後,即開始略有回降現象;到1980年代後,都會區之氣溫有較大幅度升高現象,但市鎮及高山離島之升溫不顯著;且中南部地區冬季變得較冷,夏季反而變得更熱,顯示氣溫之年較差逐漸變大。 (2)近三十年來北部及東北部地區之降雨量比前三十年增加約5%,但中南部反而減少約10-20%。 (3)氣溫及降雨量有近似兩年之短週期振動及44年之長週期波動之特性;另氣溫尚有6年左右之變化週期,而降雨之週期則較不一致,此表示台灣的降雨受地理及地形因素之影響甚大,即降雨分布有顯著的地區性。   由於氣候變化是一種十分複雜的綜合表現,在我們尚無法完整地釐清各個影響因子相互間之關係及影響程度之前,透過靜態的統計模式對未來氣候的氣候變化予以估測,得知:一百年後(西元2100年),台灣地區的平均氣溫約上升1.5℃,降雨量亦將比現在多200 - 400公厘,侵台颱風之平均次數每年可達四次。   近二十年來,世界各地普遍發現氣溫已有上升的傾向,這是大自然趨勢所造成的氣候變化呢?或是人類經濟活動所造成的結果呢?先進國家多認為是與工業生產、溫室氣體的排放有關,於是相互簽署世界性的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著手研擬溫室氣體減量及氣候適應之措施,其主要目的乃在設法改變人類的經濟活動方式,採取回歸自然、永續發展之方式,期望在維持生態環境之自然循環平衡之條件下,發展人類的經濟,使氣溫不再繼續升高,甚至危害到人類的生存環境;但願生態保育界及全體國民為「永續台灣」及「台灣之美」共同珍惜及努力。

嘉義5.9度 入冬最低溫

朱含御: 這篇報導是在說,因為寒流威力加上浮色冷卻效應的影響,使台灣出現了最低溫。並說明此波鋒面將挾帶中國內蒙地區沙塵及華中、華南空氣污染物南下,提醒老人、小孩等抵抗力較弱者應儘量避免外出或從事劇烈戶外活動。(自由電子報)

自由電子報〔記者許敏溶、鍾麗華、佟振國、陳鳳麗/綜合報導〕

入冬最強寒流發威,昨天清晨全台幾乎低溫都在十度以下,連遠在南端高雄也僅有九點二度,全台各地寫下入冬以來最低溫,其中本島平地最低溫為嘉義五點九度。
高山部分,昨日清晨合歡山氣溫降到零下八、九度,創下入冬以來的紀錄,雖未再下雪,但台十四甲線武嶺至合歡山莊的山壁、路面都結了厚厚的一層冰;玉山昨凌晨氣溫更下探到零下十三點四度,但空氣乾冷,並未下雪。
寒流威力加上輻射冷卻效應,昨天清晨全台各地出現入冬以來最低溫,嘉義五點九度,淡水、台中六點二度,基隆七點六度,台北八點二度,台南八點六度,花蓮八點七度,高雄九點二度。
中央氣象局表示,今天起寒流威力稍稍減弱,但日夜溫差大,由於冷空氣與輻射冷卻效應,氣象局仍將發佈低溫特報,估計台南以北地區沿海空曠地區,清晨及夜晚仍有機會出現十度以下低溫;二月一日起又有另一波寒流南下,屆時台南以北地區又將下探七度。
環保署則提醒,此波鋒面將挾帶中國內蒙地區沙塵及華中、華南空氣污染物南下,提醒有心血管疾病、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民眾,或老人、小孩等抵抗力較弱者,今明兩天應儘量避免外出或從事劇烈戶外活動。
環保署監資處簡任技正張順欽說,事實上,冷鋒自二十七日起就影響我國空氣品質,台北的二氧化硫濃度原本小於五ppb(十億分之一),但這幾天卻是平常兩倍,明顯是中國的工業污染物;此外,萬里的懸浮微粒濃度前兩天已高達兩百三十微克,昨天傍晚也還有一百二十微克,比平常約四、五十微克,高出甚多。

"2006最具影響跨國企業"評選在上海揭曉

王瑋潔:近年跨國企業公司漸漸成立,在社會間產生競爭力,也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上擁有了更多的優勢!


新華網上海頻道記者潘清1月20日報道

2006年,哪些跨國企業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生活產生過重要的影響?哪些跨國企業憑藉先進的產品、技術和服務,獲得了中國公眾更多的認同和青睞?又有哪些本土跨國企業進入了行業內"國際巨頭"的行列?
作為中國內地首個跨國企業影響力評價專案,"2006中國最具影響跨國企業"評選19日在上海揭曉。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寶馬集團、可口可樂(中國)飲料有限公司、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諾基亞(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三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索尼(中國)有限公司、微軟(中國)有限公司、通用電氣公司、IBM中國有限公司等10家外資企業,以及海爾集團、聯想集團有限公司等2家本土企業,成為中國公眾心目中"2006最具影響"的跨國企業。
此項評選自2004年以來已是第三度舉行。從去年11月開始啟動的此次評選,以"中國影響力:全球價值鏈上的舞蹈"為主題,旨在以公眾、雇員、管理者和專家的視角,認證企業影響力,聚焦跨國經營戰略,以更為具像的方式描述國際資本在中國社會中的影響力,提升公眾對企業無形競爭力的關注高度。
與評選過程同步進行的調查顯示,歐美跨國企業仍在中國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初評入圍及最終上榜的企業中,來自這一地區的企業均達到了七成左右。而在行業分佈上,電子電氣、食品等與消費者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業相對而言佔據一定優勢。
值得關注的是,在跨國企業影響力的具體構成因素中,雖然公司形象和產品形象依然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標,但2006年公眾對其人力資源和社會貢獻度的關注明顯上升,成為僅次於公司形象和產品形象的第三位和第四位重要性指標。主辦方之一零點研究諮詢集團董事長袁岳表示,這一變化說明中國公眾對跨國企業的要求已經超越了產品質量、服務態度、信譽等直觀感受的階段,開始將其視為中國社會企業公民,並將對中國社會發展的貢獻以及對本地員工的責任感作為考評其在中國影響力的重要指標。
作為此次評選的主辦方之一,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高韻斐表示,此次評選充分展示了中國市場在全球價值鏈上的影響力,而"未來中國在國際資本流動和世界經濟秩序中的話語權,將取決於中國企業集團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

未來一季溫度偏暖 雨量偏多 聖嬰下坡

陳柏翰:未來三個月,溫度將偏高....

2007/02/01 08:00奇摩新聞中廣新聞網 彭群弼報導

中央氣象局發佈未來一季:二月到四月天氣預測。預估未來三個月,溫度將是正常到偏暖,降雨則是正常到偏多。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表示:去年下半年開始出現的聖嬰現象,隨著海水溫度下降,顯示聖嬰現象已經開始走下坡,對大氣環流的影響也會下降。至於今年一月份,雖然出現寒流,並有多次冷氣團南下,不過,一月份的溫度仍然比平均溫度略高。氣象局發佈未來一季的天氣預測,首先在溫度部分,預估二月到四月份,以「正常到偏暖」的機率較大;至於降雨方面,預測未來3個月的累積雨量,接近氣候正常範圍機會較高,不過,2月份西部地區多雨的機會比較大。氣象局表示:2月份的台灣仍處於冬季,雖然預測月平均溫度以「正常到偏暖」的機率較大,不過,還是會出現強烈大陸冷氣團或寒流南下,仍需要注意一旦發佈低溫特報時,應該注意防範寒害。此外,每年3、4月份,進入春季之後,常有鋒面系統在台灣附近形成,對流系統增強,可能出現較大雨勢,並伴隨雷雨,應該防範陰雨成災。此外,冬末春初,西半部地區清晨常常出現濃霧,民眾也需要注意濃霧特報,留意行車安全。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表示:台灣地區春天出現偏暖雨多,基本上與正在發展中的聖嬰現象無關,事實上,觀測聖嬰現象指標的中太平洋海域水溫,已經從前一個月比平均海溫上升一度,這個月下降到0.5度,換言之,聖嬰現象已經開始走下坡了,對於整體大氣環流的影響,相對也會降低。 至於去年底預估:今年受聖嬰現象影響,春雨偏多的看法,是否受到聖嬰減弱而改變?對此,吳德榮表示:還有其他的因素影響,因此,對整體天氣的看法相差不大。吳德榮表示:今年春季雨水,有機會落入氣候正常值到偏多的範圍,特別是春天的對流旺盛,常常會有局部性大雨,民眾仍應小心。至於剛剛結束的一月份,雖然出現強烈大陸冷氣團,還有一次寒流,不過,溫度還是比氣候正常值高一點。

營造賞櫻美景 南科園區栽種大量日本櫻

屈欣君: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舉辦交流活動,為台、日友好交流的紀念立碑,也因台灣氣候不適合櫻花生長,因此日本育櫻會還花了苦心,贈與我國樹齡兩年的樹苗,這樹苗是適合生長在台灣的喔

2007/02/10 13:36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縣十日電)

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今天上午舉辦「櫻之愫.日本育櫻會贈櫻暨日商交流活動」,由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及前國策顧問黃崑虎等人,在南科十六號公園預定地種下由日本育櫻協會贈送的兩百五十棵櫻花樹,並為象徵台、日友好交流的紀念立碑揭牌。

除種下櫻花樹之外,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今天在活動中,以拿手的樂器曼陀鈴擔任伴奏,讓應邀出席的數十位日商唱起日本歌謠,在台灣享受日本傳統的賞櫻活動。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副主委戴謙表示,南科目前有十五家日商駐,可說是國內與日本關係最為密切的科學園區,在他擔任南科管理局長任內,還由夫人發起「日本商社夫人讀書會」,希望來到南科的日商都能賓至如歸,和台灣一起為未來打拚。

他指出,在前國策顧問黃崑虎的積極促成下,南科園區獲得日本育櫻會贈送兩百五十棵櫻花樹,未來不只南台灣的民眾有機會就近欣賞著名的日本櫻花,日商員工亦可在此感受到家鄉的溫情。

黃崑虎則說,希望藉由在南科園區營造一片櫻花美景,帶起台灣與日本交流的情感,科學園區美化後,也讓世界各國知道,台灣不只要以科學與世界接軌,更有國際美景值得國人驕傲;如果竹科、中科有需要的話,他也願意代為促成。

由於台灣的亞熱帶氣候不適合日本櫻花生長,日本育櫻會特別與台灣李登輝之友會合作,將台灣土壤帶到日本,並模擬台灣氣候栽培試驗後,在四百多個日本品種的櫻花中,選出最適合台灣的「河津櫻」,三年前在新竹試種一百棵,目前生長情形良好;此次贈送給南科的是樹齡兩年的樹苗,預計明年春天就可開花。

今日天氣/西半部晨間濃霧特報! 東半部有短暫雨

林芷嫻:位於台灣西半部的桃園機場因濃霧太大,班機受到影響,然而東半部只有短暫雨。台灣只是個小小的島,沒想到卻有不同的氣候,真是驚人!是因為全球暖化的原因嗎?近來,全球暖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南極冰原大崩解、水患、酷寒的低溫、颶風、乾旱]將破壞外來的氣候系統。

2007/02/07 08:58[中央社]

氣象局今(7)日清晨連續發布兩波濃霧特報,今天台灣西半部地區有局部濃霧發生,桃園及嘉義地區能見度不足200公尺,桃園國際機場班機受到影響,提醒搭機或接機旅客特別留意起降情況。
氣象局表示,受水氣影響,今天東半部地區有短暫雨,其他地區及澎湖、金門、馬祖為多雲到晴。各地白天氣溫偏高,北部、東部高溫27度,中南部高溫達28度,各地低溫都在17 、18度左右,日夜溫差達10度以上。
至於在海面氣候,台灣北部海面、台灣海峽北部、花鳥山海面及浙江海面有局部霧,另外,北部海面平均風力可達6級,最大陣風8級,船隻請注意。

鋒面影響北台灣較涼 明後天回暖高溫近30度

劉庚府:這篇報導只是說明天氣的報導類似於天氣預報.但是在和多一點有關鋒面的報導可以知道台灣是常常會出現鋒面的島嶼.

2007/02/15 08:54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十五日電)

中央氣象局表示,台灣地區今天仍受鋒面影響,局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雨,北部、東北部較涼,明後天天氣回暖,各地白天高溫近攝氏三十度。
氣象局說,最近影響台灣的鋒面系統接近春天型態,鋒面帶來短暫雨及不太強的冷空氣,但鋒面快速通過後,天氣立即回暖。
今天北部、東北部仍受鋒面影響,有零星短暫雨,高溫約二十度到二十一度、中南部二十五度到二十六度、東部二十二度、東南部二十六度。
氣象局預測,明天鋒面遠離後,天氣很快回暖,明後天全台白天氣溫偏高,可能達二十八度到二十九度,夜晚到清晨西半部易有濃霧。
不過,十八日大年初一將有另一波鋒面影響台灣,農曆春節期間天氣狀況,氣象局將在下午對外說明。

台灣地區之氣象觀測工作起自於清光緒十一年

王博:

陳正改報導 關於氣候報導分析

台灣地區之氣象觀測工作起自於清光緒十一年(西元1885),當時是在基隆、淡水、安平、打狗(現今之高雄)、漁翁島(澎湖)、鵝鑾鼻等海關燈塔處兼辦觀測,並將觀測結果送到香港及上海徐家匯天文台;直到清光緒二十二年(西元1896年),日本人在台北設立測候所,自此觀測資料才有較完整的紀錄;迄今最久的紀錄已滿百年。
  全球環境變遷與氣候變化是具有區域特性之現象,目前大家均十分關切的是我們生存的環境是不是有了變化?尤其近五十年來,人類的經濟活動有很大的改變,不但生活方式由農業轉變為工業再驟變為服務業,其對整個自然環境之影響是相當的大;其中,大氣的污染、臭氧層的破洞、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等等,都是大眾皆知的現象。至於都市化因素,包括人口的增減、產業結構之改變及空氣污染的程度對台灣氣候變化之影響,亦是大家所關切的。
  本文擬將中央氣象局所屬氣象站分成都會(台北、高雄)、都市(基隆、新竹、台中、台南、花蓮及台東)、市鎮(淡水、恆春、大武)、山區(鞍部、竹子湖、日月潭、阿里山及玉山)和離島(彭佳嶼、澎湖、蘭嶼)等五種類型,針對近百年來氣溫及降雨量的時間及空間之變化予以分析及比較。

鋒面東北季風影響北部短暫雨中南部雲多

高盈群:因為台灣冬天受到東北季風之影響,位在台灣島北邊的地區容易因地形阻檔而招致降雨,而位在背風坡的地區則會因地形的阻擋而不易降雨,最主要是因為中央山脈的關係。

更新日期:2007/01/22 09:09(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二十二日電)

中央氣象局表示,台灣地區今明兩天受鋒面及東北季風影響,北部、東北部有短暫雨,中南部雲量偏多。
氣象局說,這波鋒面上週到達台灣後一直在台灣附近徘徊,有時天氣看似好轉,其實仍是在不穩定狀態,今天桃園以北及宜蘭等地區,降雨機率高達百分之七十至百分之八十,但都屬於短暫陣雨,而北部局部地區還可能有大雨。
中南部及東南部今天雲量偏多,山區也有機會下短暫雨,降雨機率並不高,約百分之三十。
氣溫方面,白天北部、東北部高溫約攝氏十九度到二十度,中部二十二度,南部二十四度到二十七度,東南部二十四度。
氣象局預測,明後天天氣變化不會太大,二十五日(週四)將有冷氣團南下,氣溫會開始下降。

全球暖化台灣跟著燒 連9年偏暖

周郁翔:全球暖化的效應下,台灣也受到很到大的影響,台灣年平均氣溫連續九年高於全球氣候平均值,也是台灣氣象史年平均氣溫偏暖持續最久的紀錄!可見全球暖化對台灣的影響有多大

張道筵:這就是在講台灣的暖化越來越重ㄌ

2007/01/08 記者:李宗祐

全球氣候暖化,台灣也跟著發燒!中央氣象局統計分析,台灣地區從一九九八年到去年,年平均氣溫連續九年高於全球氣候平均值,也是台灣氣象史年平均氣溫偏暖持續最久的紀錄!
從這個冬季到目前為止,僅有強烈大陸冷氣團(台北氣溫降到十至十二度之間)影響台灣,沒有密集寒流來襲,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認為,台灣年平均氣溫暫時還看不到跡象可從偏暖回復到正常氣候值或轉為偏冷。
吳德榮表示,台灣地區二○○六年全年平均氣溫廿四.二度,成為自一九五一年建置完成環島平地氣象站以來,年均溫第二高紀錄,僅次於一九九八年超級聖嬰年的廿四.四度;且排名前十大高溫年份中,最近九年佔了七名。
氣象局分析,台灣地區年平均氣溫一九九七年以前則以偏冷機率較高,九八年以後都是「偏暖」。台灣地區這波暖化持續長達九年,導致花期錯亂現象時有所聞,吳德榮表示,花期錯亂四、五年前就發生。
全球氣候近十年普遍偏暖,是否會持續暖化,吳德榮持保留看法。他說,地球氣候變化本來就有自然冷暖循環,人類以科學方法記載的氣候觀測史僅一、二百年,現在還很難講人類對環境的開發破壞對這波全球暖化到底造成多大影響。但台灣身為地球村一份子,應盡量減少二氧化碳氣體排放。吳德榮也指出赤道中部和東部太平洋上個月海溫與去年十一月比較未繼續上升,顯示從去年八月開始聖嬰現象沒有向上發展跡象,研判今年一、二月氣溫以正常至偏暖的機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