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4日 星期日

台灣地區之氣象觀測工作起自於清光緒十一年

王博:

陳正改報導 關於氣候報導分析

台灣地區之氣象觀測工作起自於清光緒十一年(西元1885),當時是在基隆、淡水、安平、打狗(現今之高雄)、漁翁島(澎湖)、鵝鑾鼻等海關燈塔處兼辦觀測,並將觀測結果送到香港及上海徐家匯天文台;直到清光緒二十二年(西元1896年),日本人在台北設立測候所,自此觀測資料才有較完整的紀錄;迄今最久的紀錄已滿百年。
  全球環境變遷與氣候變化是具有區域特性之現象,目前大家均十分關切的是我們生存的環境是不是有了變化?尤其近五十年來,人類的經濟活動有很大的改變,不但生活方式由農業轉變為工業再驟變為服務業,其對整個自然環境之影響是相當的大;其中,大氣的污染、臭氧層的破洞、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等等,都是大眾皆知的現象。至於都市化因素,包括人口的增減、產業結構之改變及空氣污染的程度對台灣氣候變化之影響,亦是大家所關切的。
  本文擬將中央氣象局所屬氣象站分成都會(台北、高雄)、都市(基隆、新竹、台中、台南、花蓮及台東)、市鎮(淡水、恆春、大武)、山區(鞍部、竹子湖、日月潭、阿里山及玉山)和離島(彭佳嶼、澎湖、蘭嶼)等五種類型,針對近百年來氣溫及降雨量的時間及空間之變化予以分析及比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