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2日 星期六

國際極地年 探索氣候變遷與極地奧妙之謎

王英久敘述內容:雖然人類已經開發許多的地區了 但是極圈一樣是個謎~

2007/01/02 記者:呂孟哲(法新社蒙特婁一日電)

地球絕大多數地區都已高度開發,但極圈地區仍然充滿許多謎團。來自六十多國的科學家訂定二零零七年為「國際極地年」(Inter-national Polar Year),希望進一步解開極地之謎,及氣候變遷與極地之間的關係。
今年是歷史上第四次的「國際極地年」,前三次分別是在一八八二到八三年、一九三二到三三年及一九五七到五八年。這次的不同處是將全球暖化納為研究的核心議題,並將與北極圈的原住民伊努因人合作,而非像前幾次一樣,把他們也當成研究對象。
國際極地年計畫可望募集將近五億美元的資金,供科學家致力於南北極的研究工作。
加拿大北極研究組織「北極網」的研究主任佛蒂耶表示:「目前科學家對於極圈的了解,將近百分之六十都是來自於一九五八年的研究。今日情況已經不同,我們要研究全球暖化與極圈之間的關係。」
加拿大也是這次計畫最大的金主,總共挹注了將近一億五千萬美元。佛蒂耶解釋:「加拿大極圈領土就佔了北極的三分之一。跟俄羅斯相比,加拿大當局相當歡迎外國研究人員來做研究。」
加拿大亞伯達省大學的北極研究專家希克表示,過去側重於生物、地理或物理科學等研究,現在則是要了解氣候變遷對於人類的影響。他強調,「人」是這次極地年的重點項目。

好狗命 百隻流浪狗移民台東居住五星級家園

林盈孜:狗狗小的時候總是很可愛,就像小嬰兒一樣,你需要照顧牠的飲食起居,但是牠卻不像嬰兒可以包尿布,你必須耐心訓練牠、教導牠,牠才不會隨地大小便、對客人吠叫、打翻垃圾桶、甚至咬壞你的鞋,所以千萬不可因為一時興起就養狗,而無視於現實的層面。

2007/02/02 18:02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二日電)

原本流浪街頭飢寒交迫、飽受欺凌的流浪狗,經林姓婦女一一收養,為牠們打造一個新家園,聘請專人伺候;除了舒適、清潔的「狗床」外,還有「烘狗機」,一百餘隻流浪狗擁有近九千坪的「豪宅」。過去看到陌生人就怒目仇視或是夾尾逃跑的流浪狗,現在身強體壯,看到人就熱情親近。
住在台北新店的婦人林王美嬌,十幾年前在新店街上看到一隻流浪狗,全身長滿爛瘡,身上幾乎找不到一根毛,看到人吠了兩聲就躲在牆角,這一幕讓她相當心疼,於是將這隻小狗帶回家收養,就這樣一隻接著一隻住進林姓婦女的住家。
才短短二年的時間,林姓婦女一、二樓住家住滿了狗,因空間狹小,狗狗情緒暴躁狂吠,引起鄰居反彈,林姓婦女只好在台東縣鹿野鄉買了三甲農地,僱用二十噸的貨車將一百多隻流浪狗移民到台東。
「狗媽媽」林姓婦女,觀察狗狗的個性,將三甲農地分成四個區塊,讓合得來、不會吵架的狗狗住在一起,每個區間都有不同的狗床,迷你狗的床是小小臉盆,中型狗則是獨立狗窩,大型狗則是長板凳型的狗床,唯一相同的特性是─乾淨、整齊。
「狗媽媽說」,她聘一人專門照顧這些狗狗,狗狗睡的床最少每星期清洗一次,小型狗每星期也要洗一次澡,還有專用的「烘狗機」,狗狗的食物全都是香噴噴的狗飼料。
「狗媽媽」說,這些流浪狗收養後先帶到獸醫院治療身上的各種病,接著結紮,然後送到台東,因此每隻狗到這裡後,身體已經沒有病痛,恢復狗狗應有的活潑個性。
這群流浪狗,原本流浪街頭、飽受欺凌,有的變成退縮、有的充滿敵視攻擊性;現在住的是空氣新鮮、寬敞的家園、個個健康壯碩,看到人就熱情的靠近,尤其是狗媽媽一進入「狗家園」,每隻狗爭相讓媽媽「抱抱」

南投特生中心耗時一年 紀錄台灣原生種魚類

柯韋宏:台灣原生生物有三十多種,可說是世界之冠。但是人為的破壞,使這些生物數量漸漸減少;看完以下圖片及文章,希望大家一起來維護這片土地。

2007/01/10 18:30廖彥翰報導

台灣的淡水魚類有兩百多種,特有種更高達30多種,比例全球最高,其中以台灣(纓口鰍),埔里(中華爬岩鰍)和台灣白魚比較少見。南投(集集特有生物保育中心)花費一年多的時間到全台的深山裡,紀錄這些珍稀魚類的生態,希望透過畫面,讓民眾見識原生魚類之美,進而瞭解保育的重要。(廖彥翰報導)台灣特有的原生種魚類「埔里中華爬岩鰍」,腹部長了吸盤,緊緊吸附岩石,與溪水搏鬥、逆流而上;全身雪白無暇的台灣白魚,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亮,目前只有在南投埔里,和台中縣和平鄉的深山裡,發現極少數的族群,已經瀕臨絕種。以上介紹的這些珍稀魚類,都會在集集特有生物保育中心最近拍攝的畫面中出現。特生中心主任楊吉宗指出,台灣的淡水魚類有兩百多種,其中原生種就佔了三十多種,比例可說是全球之冠,為了找尋台灣原生種魚類的蹤跡,特生中心耗時一年多,到台灣各地的深山,紀錄牠們的生態。楊主秘並指出,隨著人為破壞,台灣原生種魚類的數量,越來越少,專家們希望透過畫面,讓民眾見識台灣原生種魚類之美,進而認識保育的重要。未來這些珍貴的畫面,將提供學校及公家機關免費觀賞,有興趣的單位,可以向集集特生中心洽詢。

剩不到200隻 「媽祖魚」瀕臨滅絕

朱含御:此報導是在說媽祖魚因台灣西海岸的填海造地造成棲地消失、水質污染,嚴重的影響媽祖魚食物來源。而過度的漁業撈捕行為,則造成刮傷並危害生命。使得白色海豚的數量是日益減少。(960129)

2007/01/29 04:09 中時電子報記者: 林修卉/台北報導

「媽祖魚剩不到二百隻,再不設法搶救,就要絕種了!」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研究員楊世主昨日拿著出海研究資料,呼籲政府正視危機,以免台灣獨有的白色海豚滅絕殆盡。
媽祖魚是非常珍貴的保育動物,須生存於淡水與海水混合環境,主要棲息地位於苗栗到嘉義段河川出水口離岸約五公里處。因為數量稀少,只有少數漁民偶爾看到,過去學界甚至懷疑這類白海豚是外來物種,不敢確定為台灣本土動物。
民間相傳白海豚是媽祖化身
漁民多半在初春三、四月海浪平靜時,發現白色海豚蹤影,此時恰逢媽祖誕辰,民間相傳白海豚是媽祖化身,也有傳說認為白海豚是媽祖飼養,因此被稱為「媽祖魚」。媽祖魚正式名稱為中華白海豚,又稱印太洋駝海豚,學名Sousa chinensis,出生時呈灰色,青少年期體色變淡,布滿藍灰色斑點,成年後全身轉雪白但有時呈粉紅色因此又有「粉紅海豚」之稱。
楊世主表示,自二○○二年起,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和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全力合作,針對馬祖魚棲地及生活習性進行研究,四年來確定找到四十九隻。依此推估,台灣目前約有四十九至二百隻,但最可能的數目是一○二隻。
高達三分之一身上都有傷痕
「媽祖魚的個性較害羞,不像花東海域的鯨豚蹦蹦跳跳」,楊世主說,直到確定人類的善意後才會靠近,在研究船旁邊游來游去,一隻隻白色的海豚襯著藍色海水,「真是漂亮極了!」
研究小組針對四十九隻媽祖魚進行個體辨識,發現高達三分之一的媽祖魚身上都有明顯撕裂傷與疤痕,的新鮮傷口可清楚看到背鰭上的魚油。楊世主表示,初步研判可能是媽祖魚誤觸漁民的刺網,爭脫時被繩網撕裂。楊世主指出,台灣西海岸填海造地造成棲地消失、水質污染,嚴重影響媽祖魚食物來源。且過度的漁業撈捕行為,輕則造成刮傷,重則危及生命。
位處開發案出海口直接衝擊
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陳秉亨指出,媽祖魚棲息地剛好位於幾個重大開發案的出海口,施工低頻震動造成牠們的聲波器官嚴重受損致死。台灣環保聯盟秘書長何宗勳痛斥,主管機關農委會對未經環評的經建開發與失當的漁業行為竟悶不作聲,令人相當憂心。

四川貓熊寶寶命名 即將截止

楊梓靖:中國四川的熊貓媽媽們近日生了18隻的小熊貓,保護中心舉辦了徵名活動,引起熱烈迴響,可見小熊貓們的魅力真是不小。

記者:孫琬婷2007/02/05

中國四川貓熊保謢中心為18隻小貓熊徵名活動即將截止,等到公佈命名結果那天,也將是小貓熊離開媽媽,送去貓熊幼兒園的大日子。18隻小貓熊和工作人員排排坐,模樣真是可愛極了。自從兩個星期前,貓熊寶寶徵名活動開跑以來,至少三十萬筆名字湧進貓熊保育中心,可以想見貓熊寶寶的超高人氣。這些貓熊寶寶是在去年年七月到九月間,由11個貓熊媽媽所生; 牠們年紀大約半歲,相當於人類一歲大。在工作人員悉心照料下,牠們學會用盤子喝牛奶,有時彼此打打鬧鬧。園方表示,18隻活潑的貓熊寶寶已經可以脫離母親,到貓熊幼兒園,和其他貓熊一起生活。10號當天,園方將會為牠們舉行盛大的慶祝儀式。

2007年5月5日 星期六

廖唯汝:近來油價不斷在飆漲~所以傷人們開始想出”生物石油這種”較便宜的石油但是製造生物柴油的過程「可能有些危險」所以必須在通風良好的地點比較安全這種發明~不但解決了油價的問題~也解決的”廢油”的問題真是一舉兩得呢!!

記者:彭木芳(法新社華盛頓二十一日電)

愈來愈多的美國人在自己家裡安裝小型的煉油設備,生產生物柴油。這種生物柴油是由廚房廢棄的食用油所提煉,比加油站販售的汽油更加清潔和便宜。
最近的原油價格飆高,讓消費者咋舌。
好萊塢的電影明星,例如茱莉亞羅勃茲和摩根佛里曼都支持生物柴油,鄉村歌手威利尼爾森也歌頌贊揚生物柴油。此外,生物柴油也投合美國右翼團體的政策,原因是他們極力反對自國外進口石油。
在馬里蘭商業大學就讀的企業家古德曼說:「生物柴油對引擎更好,它可以改善環境,價格也比較低,但便不便宜得視你如何看待製造這種油所花費的勞力。」古德曼駕駛的賓士車就是使用生物柴油。
古德曼說,要讓座車使用生物柴油有兩種方法。
一種是改裝汽車的引擎,使其可以使用廢油,這種做法在美國並不完全符合法律規範;另外一種是讓你的燃油變成生物柴油,這是合法的,且可以使用在任何柴油引擎的汽車。
生物柴油工廠目前在美國屬於新興行業,成千上萬民眾利用炸過薯條的廢油,和從餐廳及食品工廠四處蒐集的廢油,在自家車庫製造生物柴油。
古德曼說:「知道方法後,生物柴油就很容易製造。」然而,古德曼警告,製造生物柴油的過程「可能有些危險」,因為它是易燃品,且會產生腐蝕性的氣體,必須在通風良好的地點才能夠生產製造。

櫻花鉤吻鮭保護區停耕完成造林環境獲改善

羅任廷:現在的地球已經有很多的生物因為人為破壞,生物棲息的環境都漸漸消失,這樣的情形是需要阻止的,所以我們就設置了國家公園給即將瀕臨絕種的生物 

2007/01/16 中廣新聞網

台中縣政府表示,櫻花鉤吻鮭保護區「武陵以東與七家灣溪之間」,所有短期作物已經全部停耕,並完成造林十公頃,七家灣溪水質與棲地大幅獲得改善,縣府將加強保護區的巡查取締、杜絕非法,維護野生動物棲息環境。
縣府指出,今年度已經擬定相關執行計畫,除加強保護區的巡查取締,遏止非法行為外,在櫻花鉤吻鮭保護區,也將加強維護補植工作。
台中縣目前共劃設三處野生動物保護區,分別是櫻花鉤吻鮭野生動物保護區、大肚溪口野生動物保護區以及高美野生動物保護區,經多年努力,自然生態保育有成,去年進行大肚溪口保護區鳥類資源調查時,發現累計鳥種有十六目四十五科一百八十九種。另外,高美保護區去年共查獲三起違反管制行為,因此,今年將全力防止保護區遭破壞或非法獵捕等情形發生。

生物多樣性與棲地保育的國際現勢

李維哲: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導因自許多原因,諸如氣候變遷、外來種入侵與污染,因此,各國政府與國際組織都瞭解,要談生態保育,就要先做好棲地保護


作者:謝雯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2005-10-13)

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導因自許多因素,諸如氣候變遷、外來種入侵與污染,不過世界保育聯盟(IUCN, 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在1994年與2004年相隔十年發表的瀕危物種紅皮書中,都將「棲地喪失」列為降低生物多樣性的最大原因。紅皮書中,86%的鳥類與哺乳類、90%的淡水魚以及30%以上的海洋生物直接受到棲地破壞影響而陷於滅絕危機。
  因此,各國政府與國際組織都瞭解,要談生態保育,就要先做好棲地保護。然而棲地保護的工作在實行上有一定困難,譬如說哪一塊區域需要保護,保護的範圍多大,而可利用的政策工具有哪些,這些都是在國際會議中屢屢被提及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也在近年來有了新答案。
加入生態系與永續管理的新觀念
  生物多樣性公約中除了物種與遺傳多樣性,也規定著生態系多樣性(ecosystem diversity)的保護,「生態系」(ecosystem)指的不僅是單純的生育棲息地,而是考慮到整個生物族群、以及此物種生態史中,不同時期需要不同棲地與生態條件。以候鳥「棲地保護」來說,保護區不只是單單保護候鳥棲息的水塘,而要保育整片溼地系統。更進一步說,還要保護候鳥遷徙路線上的所有溼地,以及北方的生育地,才能作到完善的棲地保護。
  世界人口持續擴張與開發,不但侵擾自然的生態系,也造成棲地破碎化與棲地的破壞。然而在許多地方,地方居民早已經和環境形成共生關係,要維持傳統的共生關係,避免因人口膨脹與隨之而來的開發需求造成生態的崩毁,於是,「人」的角色也被引入生態系來思考。在國際間慢慢由「保護區」這種圈地保護方式,轉而對棲地採取永續管理的方向,同時顧及生態、社會和經濟面,各地也逐漸發展出各種不同的永續棲地保護方式,譬如社區林業、永續林業經營、環境信託或居民共管的保護區模式等。
  在這當中,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展出來一個「生態系為基礎的管理」(EBM, Ecosystem-based Management)模式而日益盛行,這是一種永續漁業利用方式,期望藉此減少商業漁業行為對海洋生態系造成的衝擊破壞。這個概念也開始延伸引用在其他的生態系上,以利於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育間的折衝。
國際間保育講求合作結盟與跨界利益
  國際間一直有許多國際公約與組織從事棲地保護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國際公約是溼地公約(Ramsar Convention)與世界襲產公約( WHC,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國際機構有聯合國環境署的世界自然保育監測中心(WCMC ,World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re),而國際非營利組織方面就是世界保育聯盟與世界自然基金會。這些名單與過去十年並沒有什麼不同,不同的是,現在國際間更願意彼此合作,尋求共同目標與跨界利益。
  舉溼地公約為例,在1999年第7屆締約國大會時,公約組織和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national)、世界保育聯盟和國際濕盟 (Wetlands International)締結為公約的夥伴關係。後續幾年又與生物多樣性公約組織、移棲物種保育公約組織(CMS, Migratory Species of Wild Animals)以及一些區域性的溼地保護組織結盟,甚至在2004年與私人企業法國愛維養(EVIAN)礦泉水公司簽署了合作計畫。
  類似這種縱橫國際、區域與國家各個層次,跨越政府、企業部門與非營利組織的結盟合作關係,儼然已成為國際生態保育組織的發展趨勢,更遑論是地區性小型的棲地保護計畫,更需要私人企業與政府的金錢奧援。不過這樣的發展,也許是基於全球化影響下,生態保育的破壞力更難以阻擋的緣故。
全球化隱藏棲地與生物多樣性危機
  拿稻米來說,因為全球貿易自由化的因素,主要的稻米生產國有了廣大的市場,便擴大原有的稻米生產區域。擴大的結果,使得原本是生態豐富的自然區域,都變成植被單調的稻田,原本自然棲地保有的生態系與物種多樣性隨即喪失。甚者,因為灌溉水資源的需求而建造水壩與水道工程,連帶破壞了內陸水域與淺山森林生態系。類似狀況也出現在歐盟補貼政策下的糖業,以及在中南美洲企業化經營的咖啡產區。
  國際間對抗全球化的議題面向紛雜,以致生物棲地喪失的議題並不受到關注,然而還是有許多抗議行動與棲地保護有關,其中最重要的是有機農業與公平貿易的呼籲。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貿易排除條款中,雖規定有禁止補貼以促進永續農業的綠色條款,但消極的規定並無法遏止大規模的農作物種植對棲地的持續壓力。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針對永續農業與農業棲地管理的前景,都受全球化的衝擊。(2005-10-13)
※本專欄由林務局贊助

清水鎮高美溼地發現五隻小天鵝

施欣如:台中縣清水鎮高美溼地發現五隻小天鵝,生產在北半球高緯度地區,因為南遷過冬,迷路而飛到台灣來。

2007/02/01(中央社記者趙宏進台中縣一日電)

台中縣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總幹事蔡仲晃在清水鎮高美溼地發現五隻小天鵝|鵠,保育人士相當興奮,為避免民眾干擾這難得一見的貴客,縣府農業局與保育協會今天表示,將加強巡察保護小天鵝。
高美溼地經縣政府劃設為野生動植物保護區,為維護保護區,投身自然生態保育多年的蔡仲晃,經常到高美溼地看看。
一月三十一日傍晚,蔡仲晃一如往昔到高美溼地,結果發現溼地內有五隻難得一見的嬌客|又稱小天鵝的「鵠」。
為再次一睹小天鵝的嬌姿,蔡仲晃今天再度到高美溼地,發現小天鵝還留在高美溼地。他趕緊拿出相機,拍下小天鵝與一群候鳥悠游海平面的鏡頭。
蔡仲晃表示,小天鵝生產在北半球高緯度地區,像西伯利亞、日本等國,冬季小天鵝也會南遷過冬,但到台灣的機會不大,偶而會有幾隻迷路飛到台灣來。
五年前,他就在高美溼地發現過兩隻小天鵝,這次數量達到五隻,相當難得,在一群候鳥中相當搶眼,由於上次小天鵝只停留兩天,這次會停留多久,則不得而知。
蔡仲晃說,未按正常路線南飛,這種不常見、過冬遷移沒有規律性的鳥類,會被列為迷鳥,小天鵝就是其中之一。
由於小天鵝不常見,農業局與保育協會呼籲民眾要以愛護高美溼地的心愛護這群外來貴客,前往觀賞時請遠觀,以避免干擾到小天鵝,農業局與保育協會也將加強巡察,保護小天鵝。

歐陸蜜蜂和花卉生物多樣性銳減

陳逸倫:因昆蟲與植物的多樣性都在下降,有可能影想到全球經濟!!

謝顗捷:生物多樣性銳減是在生物界中一項極大的問題, 生物多樣性是指所有來源的形形色色生物體,這些來源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系統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綜合體;它包括物種內部、物種之間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同時,隨著生態環境條件的變化,也會使一些物種消失。所以說,生物多樣性是在不斷變化的,加上環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及其生態系統受到了極大的衝擊,生物多樣性也受到了極大的損害。

陳毅龍:如果人們在這樣破壞下去,有可能某些能幫助人類研發新藥物的動植物將會從地球上消失,而且生物的關係是環環相扣的,到最後受害的還是人類自己

2006/07/21 12:50 記者:袁婉琳 (法新社華盛頓二十日電)

一份發表在科學雜誌(Science magazine)的報告指出,在過去二十五年中,英國和荷蘭境內蜜蜂及其授粉花種的生物多樣性雙雙銳減。
英國、荷蘭和德國三地是這項研究歐洲觀察的第一站;研究者發現,數百個觀察據點的蜜蜂生物多樣性減少了百分之八十。
英國里茲大學的皮耶斯梅傑主持這項研究,他表示:「蜜蜂和植物種類減少幅度之大,讓人十分驚訝。」他也警告:「若別處也發現這種現象,我們就得當心了。這種情況預示:昆蟲為植物傳宗接代的授粉服務若不復存在,將危及植物的生存。」
報告指出,昆蟲的授粉服務影響全球經濟甚鉅;昆蟲在植物間穿梭授粉,每年就為人類提供兩千億至五千億英鎊的產值。
報告表示,授粉蜜蜂生物多樣性降低的損害或許沒有那麼大,也許能藉他種傳粉昆蟲彌補缺憾;但事實不然,同一時期,一些昆蟲|例如食蚜蠅類的數量僅些微增加。
研究人員表示,現在談是否是蜜蜂種類減少導致植物種族減少,或是相反,或是兩者互為因果,惡性循環,仍有些言之過早。
皮耶斯梅傑表示:「不管是什麼原因導致蜜蜂種類銳減,這項研究結果足以讓人類產生警惕。生物之間環環相扣,某物種的銳減會否引發其他物種的滅絕才是最令人最憂心的事。」

小花蔓澤蘭入侵造成本土植物浩劫

何昀達:我覺得因進外來種幾乎都會影響本土的生態環境
台灣其實已經受到不少外來種的侵害例如:本報導提到的小花蔓澤蘭,福壽螺,吳郭魚.......等等,我覺得政府應該多重視這類的問題想辦法解決,保護本土的生態物種

中廣新聞網╱彭清仁2007-01-24 06:05

來自中南美洲的爬藤類植物「小花蔓澤蘭」,當初被引進時是用於水土保持,但因「小花蔓澤蘭」的覆蓋性相當強,已成為危害本土植物的殺手,新竹縣保守估計已有廿一公頃的土地和山坡地遭受生態的浩劫,新竹縣農業局也呼籲農友在花期時能協助除害,以免造成生態更大的危害。(彭清仁報導)
新竹縣農業局生態暨自然保育課表示,「小花蔓澤蘭」是爬藤類植物,當初從中南美洲引進台灣時,是用於水土保持之用,但沒想到開著美麗白色花朵的﹂小花蔓澤蘭」,可怕的地方是會將其它植物覆蓋,使植物不能行光合作用最後枯死,目前已有生態專家提出警語,有關單位如果不重視,將會對本土植物造成生態浩劫,經農業局的調查,新竹縣十三鄉鎮市「小花蔓澤蘭」覆蓋情形,已超過廿一公頃,而且還繼續危害本土原生種的植物,而這種爬藤類植物並沒有天敵,每年的花期是在十一月到十二月間,縣府農業局也函請各縣鎮公所,通知農友們在花期時能夠協助根除,也由於小花蔓澤蘭的有規模入侵,縣府農業局也將向中央申請專款補助清除。至於另一種開著紫色小花的香澤蘭,雖然有農友誇大傳說是藥材,可以消腫、止血,同樣對生態植物影嚮相當大,在新竹縣則尚未發現有繁殖為害的情形。

電影蝙蝠俠 台灣種?

黃婷姿:正攻讀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博士班的陳家鴻觀察到,蝙蝠俠飛行服上的標誌像是飛翔中的「摺翅蝠」,獨來獨往及以翅膀包裹身體的習性,則像是「台灣大蹄鼻蝠」。而吸血蝙蝠只在中南美洲,佔全世界上千種蝙蝠中極少數,牠們以家禽家畜為目標,咬一小洞後舔血,不會攻擊人類,即使生命受到威脅,也只會飛走。有些蝙蝠的鼻部特殊演化為複雜的構造,牠的視、嗅覺不發達,藉由鼻部發出超音波,回傳後由耳朵接收,在腦海中勾勒出超音波碰觸到的實物影像,藉以分辨是障礙物、可吃的昆蟲還是敵人。 蹄鼻、葉鼻類的蝙蝠多是一胎一仔,母蝙蝠胸前除了有兩個泌乳奶頭,在尿道上方的恥丘處還有兩個不會分泌乳汁的「假奶頭」,類似奶嘴功能,當幼蝠接近斷奶時,仍會吸吮著「假奶頭」。

20070122 自由時報電子報[記者楊倩慧/專訪]

正攻讀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博士班的陳家鴻,受到鑽研小型哺乳動物、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良恭的影響,八年前起投身研究蝙蝠的領域,日子久了,常被朋友調侃長得像蝙蝠。他不以為意,提起蝙蝠奇特性仍是興致勃勃。

動如摺翅蝠 靜如台灣大蹄鼻蝠
像是電影「蝙蝠俠」,陳家鴻就觀察到,蝙蝠俠飛行服上的標誌像是飛翔中的「摺翅蝠」,獨來獨往及以翅膀包裹身體的習性,則像是「台灣大蹄鼻蝠」。

至於一般人多認為蝙蝠是吸血鬼的化身、邪惡的代表,陳家鴻說,吸血蝙蝠只在中南美洲,佔全世界上千種蝙蝠中極少數,牠們以家禽家畜為目標,咬一小洞後舔血,不會攻擊人類,即使生命受到威脅,也只會飛走。

陳家鴻指出,有些蝙蝠的鼻部特殊演化為複雜的構造,牠的視、嗅覺不發達,藉由鼻部發出超音波,回傳後由耳朵接收,在腦海中勾勒出超音波碰觸到的實物影像,藉以分辨是障礙物、可吃的昆蟲還是敵人。

陳家鴻說,蹄鼻、葉鼻類的蝙蝠多是一胎一仔,母蝙蝠胸前除了有兩個泌乳奶頭,在尿道上方的恥丘處還有兩個不會分泌乳汁的「假奶頭」,類似奶嘴功能,當幼蝠接近斷奶時,仍會吸吮著「假奶頭」,吊掛依偎在媽媽身上,模樣相當有趣

小白鯨點頭 拜年模樣卡哇伊

李佳芳:小白鯨真是個聰明的動物,不僅長個可愛,還會拜年,我想工作人員應該花很多時間照顧和訓練吧!希望過年我也有機會去屏東跟小白鯨拜個年。

吳啟豪:海生館推出小白鯨點頭式得拜年,吸引了不少得遊客

TVBS╱吳忠勳 2007-02-11

跟著工作人員不斷點頭拜年,體型龐大的小白鯨超精明,除了點頭如搗蒜的拜年姿勢,還會來這招。
扭動尾巴,同伴跟著搖,可愛的動作,常是民眾目光焦點,工作人員花時間陪著小白鯨訓練,就等著春節登場,提早來玩的遊客還看不到,沒關係,真人版的白鯨玩偶,先送你個愛的抱抱。民眾:「恭喜恭喜。」
除了小白鯨,海生館還推出找趣味彩繪活動,以及豬頭王問答大賽,讓民眾在娛樂當中,就能了解海洋生物。解說員:「這片大海叫什麼名字?」
另外,館方還推出全新巨藻餵食秀,讓民眾透過巨型玻璃缸,零距離看到紅寶石海癸的特殊注射餵食方法,想看到特別海洋秀嗎,海生館過年期間除了除夕從9點營業到晚上6點之外,從初一開始連續一個禮拜,延長營業時間,從早上7點到晚上7點,讓遊客一次玩個夠。

北極地區發現大量巨型海洋爬蟲類動物化石


林弘麒:有群學家在北極地區找到巨型海洋爬蟲類動物的化石,而且還有一種海洋暴龍在內,找到的化石共分成兩類,分別是蛇頸龍和魚龍!

2006/10/06 記者:張佑之 (法新社奧斯陸五日電)

一個挪威研究小組的成員胡倫今天說,該小組在北極發現許多巨型爬蟲類動物的化石。這些動物在恐龍時代充斥於海洋,包括一種被稱為「海洋暴龍」的稀有肉食性動物在內。
胡倫說,這群科學家在挪威北側遙遠外海的斯瓦巴群島上,發現了二十八個一億五千萬年前的爬蟲類動物骨骸。這些骨骸是在夏季發現,當時有些已露出岩石之外,而這對未來的研究而言,是個好消息。
胡倫說:「我們當時原本不是要在斯瓦巴群島上挖掘骨骸,而是要標示出骨骸的位置,以作為未來數年的大規模科學探險場所,但如今我們真的發現了可供探險的寶藏。」
這些骨骸是在八月間發現,集中在斯瓦巴的一個區域內,距離北極大約一千公里。
這些骨骸分別是二十一隻蛇頸龍和六隻魚龍,前者為長頸爬蟲類動物,外型類似龜與蛇的混合體;後者是狀似海豚的巨型爬蟲類動物。
發現數量最少的是上龍的骨骸,這是另一種巨型爬蟲類動物。胡倫指出,上龍「和鯊魚乃是侏羅紀體型最大的海洋肉食性動物」,其生存年代在一億四千六百萬年至兩億年前。
上龍骨骸保存十分完整,胡倫說,「這就好像是一隻擁有鱷魚狀頭骨的海獅,不過身長十公尺,有如一輛公車大小」。

美國研究發現 居家空氣中的化合物對嬰兒健康更具威脅

褚尚儒:這篇報導是在說家中的空氣對嬰兒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2007年02月14日路透紐約電

在美國的研究人員周二說,對喝母乳的嬰兒來說,住家空氣中所含的化合物可能比母乳中的化學物質,對健康威脅更大。
他們發現,哺乳期嬰兒所接觸到室內空氣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Gs),比母乳中所含的高出25至135倍。
「我們應該努力減少這些化合物在室內空氣中的來源,」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Johns Hopkins 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Sungroul Kim說道。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是來自塗料、清潔劑、建材、打印機、黏合劑和攝影機清潔劑等某些固態和液態物。
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會接觸到這類化合物,且這些化合物在室內的含量比在室外高。
揮發性化合物對健康的的影響視其毒性而定。有些並無危害,有的則導致頭疼、噁心、疲勞、眩暈和對眼睛、鼻子以及喉嚨的刺激,或損害神經系統或器官。
在一項小型研究中,Kim與兩名同僚連續數天分析三位居住在巴爾的摩母親的乳汁,檢測其中的苯、甲基第三丁基醚(MTBE),及甲苯含量。
他們還分析了這幾位母親家裡空氣樣品中的相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我們驚喜地發現,母乳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濃度相對較低,」研究報告的作者巴克利說道。這項研究報告已刊登在《環境科學與科技》(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的線上版

全球暖化現象擾亂遷徙物種 公海龜可能絕跡

張家華:因全球暖化,公海龜可能絕跡。

2005/10/06 11:35 記者:鄭詩韻(法新社倫敦五日電)

今天公佈的英國研究警告,全球暖化現象可能已對遷徙性物種帶來毀滅性的影響,例如公海龜可能因而絕跡。 英國鳥類學信託學會的研究團隊說,氣候變遷可能擾亂許多動物的遷徙與生殖,對海龜等脆弱的物種造成嚴重影響。 他們的研究說,由於海龜孵化的性別因海水溫度高低而有不同。較溫暖的氣候可能導致公海龜絕跡。 研究還警告,加勒比海的海龜築巢地,三分之一可能遭上升的海平面破壞。 鯨魚、北極熊,以及沿著撒哈拉沙漠遷徙的候鳥,是除了海龜外最容易受到影響的族群。 英國生態多樣性部長奈特參加歐盟在蘇格蘭舉辦的大自然高峰會時表示:「這份報告相當嚴重,由於候鳥與遷徙性動物仰賴的是相當分散的棲息地,似乎特別容易受氣候變遷的影響。」 他說:「牠們是我們所知第一批受氣候變遷影響的野生動物。牠們面臨的一些問題,十年內也將在其他動物身上看到。」 報告警告,雖然較溫暖的海水可能為一些物種帶來好處,也可能讓一些物種絕跡。

寵物過年加菜易得腸胃病 飼主應留意

劉庚府:這篇報導是在說過年期間.因為寵物長為並而進入獸醫院的病例比頻長多出了5成.因為四主常常為時過油膩或過鹹的年菜給寵物吃所導致的.

2007/02/14 18:43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十四日電

許多寵物飼主常有「過年嘛!也讓寵物吃好一點、吃多一點」的想法,開業獸醫師指出,這樣卻容易導致過年的寵物病號增加,主人破財消災,因為貓狗的腸胃構造異於人類,所需營養也不同,過年吃原來的飼料就好,千萬別大肆加菜。
曼哈頓動物醫院獸醫師譚大倫表示,每年農曆春節過後,門診中寵物因為腸胃疾病求診的病例,約暴增五成,問題就是出在寵物跟著主人吃高油高鹽的年菜。
寵物過年怎麼吃才健康,譚大倫指出,簡單就是照平常方式,若要給寵物加菜,可選擇少量寵物罐頭攪拌飼料,餵食量仍以平常量為主,如果一定要吃餐桌食物,切記不要太油、太鹹,且以最少量為佳,切忌餵食糖果零食類以免食物中毒,更不要餵食雞骨頭、洋蔥、香菇、菠菜、生雞蛋以及生肉,避免寵物生病。

新幾內亞發現接近伊甸園的失落世界

許舒怡:如果現在的我們只顧著人類自己的生存利益,將生物的生存環境破壞殆盡的話,未來,我們就只能在動植物圖鑑上看著所謂的動物與植物了

法新社華盛頓七日電2006/02/08 08:20

環保團體國際保育組織今天說,他們前往亞洲最荒涼的叢林後,發現一個實質上的「失落世界」,裡面有新生物種類、巨大的花朵及不畏生人的少見野生動物。 國際保育組織和印尼科學院二○○五年十二月合辦這次新幾內亞西部之旅。該組織說,來自美國、印尼和澳洲的科學家在當地發現數十種新生物,還觀察到雄性Berlepschs鳥類似交配舞的畫面。 國際保育組織在聲明中說,在福賈山發現到的新生物,包括青蛙、蝴蝶、植物及橘面吸蜜鳥,這是新幾內亞六十多年來發現的第一種新鳥類。 該組織美拉尼西亞生物多樣保育中心副主任畢勒說:「它就像你在地球上所能找到最接近伊甸園的地方。」 他說:「我們在營地看到的第一隻鳥就是新品種。其他地方已被獵殺到幾近絕跡的大型哺乳動物,在這裡卻數量繁多。」